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01篇
航空   1234篇
航天技术   296篇
综合类   140篇
航天   3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明  李倩  金星  叶继飞 《航空学报》2009,30(9):1571-1575
吸气式激光推进的激光能量沉积过程主要发生在激光支持的爆轰波(LSD波)的形成与演化阶段,分析LSD波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揭示能量沉积机理起到基础性作用。利用纳秒四分幅高速相机和延长光路的纹影系统,拍摄了不同聚焦角度下CO2激光经透镜聚焦击穿空气流场的纹影照片,结合一维理论公式分析了LSD波速度。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吸气式激光推进击穿空气经历了LSD波和激光支持的燃烧波(LSC波)两个阶段, LSD波阶段的持续时间约7.1 μs;3种聚焦角度下LSD波速度与理论公式预测的整体趋势比较吻合;聚焦角度越小,LSD波的初始速度越大,聚焦角度θ=4.29°时实验数据达到约14 km/s。  相似文献   
992.
攻角动态变化的侧压式进气道风洞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斌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7):1601-1605
在Ma=3.85的风洞中,对一个设计Ma=6起动Ma=2.5的侧压式进气道完成了攻角从0°→8°→0°的连续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0°攻角时进气道顺利起动,当攻角增大到5.7°时,进气道出现不起动;之后在8°到0°的变化过程中,在5.4°时又恢复了起动.另外,随着攻角的增加,流量系数在起动状态下缓慢减小,在不起动状态下急剧减小.实验中还进行了攻角0°→4°→0°的动态连续吹风实验,进气道全程都处于起动状态.   相似文献   
993.
平飞时飞机机动载荷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本飞机构型的条件下,给出机翼载荷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效能计算,研究了机动载荷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对某型大展弦比飞机的设计和仿真,表明了控制系统对机翼载荷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一种飞翼布局横航向特性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在一种飞翼布局上多种气动措施对该布局航向特性影响的探索性研究,包括机头安装不对称边条,机翼前缘不对称安装绕流物以及机头不同位置微量吹气等.结果表明这些措施都能提供航向控制力矩,其中头部边条的作用最明显,头部不对称切向吹气提供的航向控制能力也能达到常规方向舵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5.
钝头战术导弹大攻角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钝头和小展径比外形特点的战术导弹进行了大攻角流动数值模拟与分析.着重分析了大攻角下弹体轴向各横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导弹背部和弹翼表面的气流分离形态及其随攻角的变化.通过模拟发现了钝头弹大攻角分离的一些重要特点,例如,与常见的尖锥体导弹背部的非对称分离涡不同,钝头导弹背部的分离涡是对称的;在弹翼以前不存在纵向分离,只有横向分离;分离区随着攻角的增加而扩大,但分离区起点的位置却基本上不变等.这些结果为这类导弹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冲压发动机助推段压强振荡现象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强  刘佩进  李江  何国强 《推进技术》2008,29(6):673-676
为了揭示串连式冲压发动机飞行助推段进气道和补然室内压强振荡产生的机理,针对冲压发动机的助推段开展了进气道和补燃室内流动的大涡模拟,获得了进气道和补然室内压强振荡的频率和振幅,并和飞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助推段串连式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和补燃室内发生的压强振荡现象属于典型的整体模式不稳定现象;助推飞行马赫数、飞行高度的变化对整体模式不稳定现象压强振荡的频率和振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7.
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立纵向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模型的状态空间法进行了分析。针对模型形式复杂、待辨识参数过多的问题,提出了减少参数的新模型。新模型保持状态方程不变,简化了输出方程。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简化了辨识过程,可同时表现气动力非线性与非定常的基本特性,准确预测动态气动力。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姿态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野  赵汉元  何力 《飞行力学》1999,17(4):85-90
传统欧拉角控制方法在处理大姿态角机动时往往出现奇异和交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欧拉角的跳变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从飞行器实际姿态与需求姿态之间的空间关系入手,给出了一种消除欧拉角跳变现象的有效方法-转移矩阵法,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在大型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中可以有效地消除欧拉角奇异、交联和跳跃现象,在欧拉角跳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研究直升机旋翼挥舞运动的变化规律和操纵规律,以桨叶挥舞运动的微分方程为模型,分析研究桨叶挥舞运动中旋翼拉力保持不变,且旋翼保持的挥舞状态,以及影响旋翼挥舞状态的因素。同时,直升机在悬停的基础上以前推杆为例,找出旋翼挥舞角的变化规律和旋翼锥体的倾斜方向变化规律,为分析旋翼挥舞中的实际飞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大攻角流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洞中应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动状况随攻角和来流速度的演化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对于不同的来流速度或雷诺数,每种流动现象所对应的攻角确实发生了变化,说明雷诺数的影响确实存在;另外,对自由转捩条件下,俯仰力矩曲线在α=35°~70°之间很分散的风洞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α=35°基本上对应于边条涡非对称破裂的开始;而α=70°则对应于机头迎风面流动向前、向后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