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70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GPS 双基线载体姿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采用双基线方案测量载体的姿态,利用GPS双差相位测量基线矢量,双差伪距观测值辅助解相位整周模糊,双频时引入空间变换缩小置信空间搜索次数,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了正确解算相位模糊与观测次数、伪距测量精度的关系,并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对姿态测量精度进行分析,结合卫星星历数据计算表明,在卫星运行周期内航向角和俯仰角平均测量精度在一定条件下优于2mrad.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有和没有超音速巡航任务段的第四代战斗机推进系统的循环参数进行了最优化计算,分析了超音速巡航距离、发动机全寿命费用和部件效率对发动机最优循环参数选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宜采用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而且不考虑费用时涡轮前温度取值越高越好,考虑费用时则有最大值;提高发动机部件效率对循环参数取值影响较大,而且使飞机性能提高较多。   相似文献   
83.
蚁群算法在DGPS动态整周模糊度解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线长度已知的情况下,利用零空间约束动态求解GPS双差整周模糊度,进行解的去相关后,应用蚁群算法在整周模糊度空间内寻优。根据实测算例解算结果,蚁群算法在很少的解样本数内获得了很好的搜索结果,与遗传算法结果相比较,证明了蚁群算法在相同搜索率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搜索可靠性。  相似文献   
84.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正常化后,对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评价是人事管理部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具有多指标和模糊性的特点。本文给出了一种考核的方法,同时提供了计算机辅助实现考核的模糊综合评价的算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85.
概述了现代飞机经济性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了影响飞机寿命周期成本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系统可靠性,阐明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学习曲线影响,重点介绍了飞机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为飞机设计人员提供了较完整的飞机经济性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86.
GPS和类GPS测距技术在双星编队星座状态确定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状态确定的精度,借鉴AFF技术引入一种辅助手段——类似GPS的伪距和载波相位测距技术(简称类GPS测距技术).它的伪码码元和载波相位波长比GPS的更短,因而可获得更高精度的相对测量信息.针对对地观测的双星编队星座的状态确定任务,建立了联合GPS和类GPS测距技术进行编队星座状态整体确定的数学模型,并快速同时解算出GPS星间单差模糊度和类GPS星内单差模糊度,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编队状态的精度有明显提高,其中相对位置精度为10~(-3)m,姿态角精度为10~(-4)rad.仿真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7.
可消除定位模糊的无源时差定位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除无源时差定位系统中存在的定位模糊是一直倍受关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4变量算法虽可以消除定位模糊但其定位精度不高,不适合工程应用.以传统时差定位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个子系统融合的定位算法.由于该算法能够充分利用观测站提供的冗余测量信息,所以其定位精度高于4变量算法,而且还可以消除定位模糊.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分数阶模糊函数的时移特性,根据此特性提出了基于分数阶模糊函数延时对消的海面运动弱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对IPIX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在增加目标与杂波FRFT峰值差、提高信杂比以及检测概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仅对回波作分数阶模糊函数.设置适当的恒虚警检测门限,该检测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9.
We study two intense Forbush decreases that occurred during two adjacent SOLTIP (Solar connection of Transient Interplanetary Processes) intervals; namely SOLTIP 1 (22–27 March 1991) and SOLTIP 2 (1–17 June 1991);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at the depth of the second Forbush decrease was the lowest ever recorded since continuous monitoring by Climax neutron monitor began in 1951 (58% below the solar minimum value of 1954), indicating extreme conditions in the heliosphere that prevented galactic cosmic rays from reaching the Earth. These decreases were seen propagating in outer heliosphere by the deep space missions Voyagers 1, 2 and Pioneer 10, 11, with suitable time delays. We analyze hourly, pressure corrected, neutron monitor data from the global sites in both hemispheres, and muon telescopes located underground; they respond to 10–300 GV range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spectrum. This circumstance provides us an ideal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rigidity dependence of the amplitudes of the two Forbush decreases. In both cases the amplitude is found to be a power law in rigidity, with negative exponents.  相似文献   
90.
This research is aiming for cycle slip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in case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ly discussed situation without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ionospheric delay cannot be neglected due to abrupt ionosphere change. In this case, ionosphere-free testing quantities for cycle slip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have to b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