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58篇
航空   515篇
航天技术   828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1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针对故障后仅剩两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可工作的对地定向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SGCMGs系统与磁力矩组合的混合控制策略及方法,以克服两SGCMG欠驱动控制的鲁棒性问题.首先,给出2-SGCMGs零动量方式的标称框架角构型选择计算过程.然后,结合标称框架角构型,构造了一种不同于沿传统体轴...  相似文献   
992.
简要介绍了利用通信和广播电视卫星对地面干扰辐射源进行定位的必要性和基本工作原理、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以及提高定位精度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小卫星真空检漏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用于小卫星真空检漏而研制的一套真空检漏设备。包括真空容器的设计、真空系统的设计、真空测量的配置、以及真空捡漏系统和四极质谱计的应用。通过设备的调试和对两颗卫星的推进系统的测试,表明设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4.
北斗导航定位过程中,传统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缺乏检验环节,无法保证修复结果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了一种级联式小波变换结合NARX神经网络多步循环预测修复的方法处理周跳问题。该方法通过构造载波相位双差模型检验量,探测周跳发生历元,采用NARX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修复周跳,利用优选小波基函数进行周跳修复效果检验。实验证明,相较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等模态分解法,优选小波神经网络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可用于小周跳探测并判断出周跳正负性;构造的NARX神经网络周跳修复模型,解决了普通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多项式拟合法容易造成的二次奇异值问题。相较于长短期记忆(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周跳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45.2%和55.9%。  相似文献   
995.
为快速、有效地获取地震发生阶段震源周边地区站点的动态位移,为地震预警系统提供高可靠性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高频观测数据,基于非差估计法对多模GNSS卫星钟差进行实时估计及性能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实时计算2021年漾濞Mw6.4地震和玛多Mw 7.4地震的地面动态形变。结果表明,GNSS四系统实时估计卫星钟差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TD)均值为0.142 ns,其多系统组合PPP动态解的平均标准差在水平方向达到0.5 cm,高程方向达到1.0 cm,计算得到的地震动态位移波形相对GPS单系统更为稳定,而且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同震形变。  相似文献   
996.
某卫星采用一箭多星方式直接发射入轨,在星箭耦合分析中发现星箭界面部分频点振动环境明显高于原设计要求,导致卫星可能需要采取改进设计以满足该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卫星的环境适应性,文章首先针对超限频点开展刚度匹配分析和响应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识别出的服务舱+Y板采取改进措施;其次,开展整星动力学分析、星箭耦合分析,分析验证卫星及其组件的适应性,并提出了改进的地面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地面试验能够包络星箭耦合分析结果,试验是充分的;最后,通过飞行试验验证,证明地面试验能够包络在轨飞行振动环境,采取的分析验证和试验验证是可行的。该研究方法及所取得的结论可为解决后续卫星研制过程中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比较了两种自适应调零抗干扰天线系统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确定抗干扰天线方案设计为中频输出的数字调零系统.对自适应调零的信号处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阵列信号的模型,根据导航卫星信号远小于干扰信号等因素,选用了基于线性约束的功率倒置算法,通过调整权值系数使得天线阵的方向图零点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实现干扰零陷.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零陷处理可达到干信比为77dB的抗干扰能力,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半球谐振陀螺控制电路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半球谐振陀螺仪的输出精度,而频率跟踪精度又直接影响了半球谐振陀螺控制电路的精度.传统的半球谐振陀螺数字控制电路采用过零比较的方法计算陀螺幅点信号的频率,此方法易受地线毛刺信号的干扰,频率跟踪精度不高.介绍了采用A/D转换采集数据估算陀螺幅点信号频率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优缺点比较,提出选用建议.这些方法既提升电路抗干扰能力,又大幅提升了频率跟踪精度,还省去了过零比较电路.分析及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频率跟踪方法,半球谐振陀螺的频率跟踪精度可达0.002Hz,可大幅提升半球谐振陀螺控制电路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9.
超低轨航天器气动特性快速预测的试验粒子Monte Carlo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低轨(LEO)卫星气动特性的快速准确计算是对其进行轨道预测和控制的关键输入条件。基于真空技术领域中计算管道分子流率的试验粒子Monte Carlo(TPMC)方法,结合自由分子流理论,发展了一套快速准确预测低轨卫星气动特性的TPMC方法,给出了其模拟步骤及主要关键技术点,并采用该方法模拟了带电池翼超低轨卫星的气动特性和航天器典型构件之间的多次反射效应。结果表明:TPMC方法在计算超低轨航天器气动力、力矩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对工程复杂外形的适用性;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自由分子流理论无法求解的多次反射问题,给出正确的气动力系数;该方法的计算速度比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快3~4个量级,存储量要求也比后者低1~2个量级,是超低轨航天器气动特性快速准确预测的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The SAX mission     
SAX denotes the X-Ray Astronomy Satellite selected by the Italian National Space Plan for inclusion in the Science Programme. The purpose of SAX is to perform spectroscopic, spectral and time variability studies of celestial X-Ray sources in the energy band from 1 to 200 KeV. It is intended to continue and expand upon previous observations of such sources. The instrumentation consists of four X-Ray imaging concentrators sensitive from 1 to 10 KeV (one of them extending down to 0.1 KeV), one Gas Scintillation Proportional Counter sensitive from 3 to 120 KeV, a Sodium Iodide Scintillator Crystal in Phoswich configuration operating from 15 KeV to 200 KeV; these detectors are coaligned to a common pointing axis. Three Wide Field Cameras (2–30 KeV) with axis at 90° to that of the narrow field instruments complete the payload.The Satellite launch is foreseen for 1988, in a low altitude (500 Km), low inclination (12°) orbit.The SAX scientific programme is carried out by a Consortium of Italian Institutes, in cooperation with Institutes from Holland; a partecipation of the Space Science Department of ESA is also forese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