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35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近年来随着脉冲星观测设备性能提升,尤其是中国FAST的投入运行,毫秒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精度不断提高,观测资料的数量、质量及时效性也显著改善,为脉冲星时的建立及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及技术支持。脉冲星时与原子时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铯钟和相关时频设备,结合IPTA dr2数据资料,建立脉冲星驾驭铯钟的实验系统。并以J0613-0200为参考,开展单颗毫秒脉冲星驾驭铯钟的研究。截止目前,实验结果符合单颗毫秒脉冲星驾驭铯钟的预期,证明了脉冲星驾驭原子钟的可行性,并且实验系统建立的综合时间尺度保持了铯钟稳定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2.
基于我国典型地形风资源评估、风电场微观选址及风电预测等的发展要求,根据风场实测数据,提出了两种风廓线模型:一种是利用实测数据修正的Gryning风廓线模型,另一种是结合分段函数及理论公式拟合的风廓线模型。考虑大气热效应、地转效应等大气效应,结合改进的雷诺时均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能够模拟不同大气稳定度的典型地形大气CFD模式,开发了自主可控的风场CFD模拟软件LSWS(large scale wind simulation)。以锡林浩特平坦草原地形和山西丘陵地形的风场为例,比较了自主软件LSWS和商业软件Fluent的模拟精度。模拟结果显示:对于锡林浩特平坦草原地形风场,两个软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总体吻合良好;在稳定大气状态下,LSWS的计算精度较Fluent最大提升6.33%;在模拟山西丘陵地形时,LSWS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Fluent,特别是绕山脊的山后流场模拟更加合理,LSWS计算精度较Fluent最多提升40%以上。  相似文献   
133.
高精度K频段微波星间测距系统(KBR)采用双路微波测距技术,测量精度可达到1μm/s,是地球重力场测量卫星的三大有效载荷之一。作为整个系统时间基准的超稳定振荡器(USO),是实现KBR微米级测量精度的关键。文章在研究KBR测距技术的基础上,对USO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研制成功的USO的短期频率稳定度达到了5×10^-13/s(Allan方差),达到了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4.
针对某卫星有效载荷之重力梯度仪提出的温度稳定度优于±10 mK/200 s的超高指标要求,提出了构建部件级阻容滤波网络、进行系统级隔热强化设计、高精度多级主动测控温设计以及电缆漏热控制的热控方案。热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梯度仪组件的温度稳定度优于±8 mK/200 s,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验证了该热控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可为其他有高精度高稳定度控温需求的航天器部件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RTK授时不依赖实时精密星历,精度高、实现简单,在短距离精密授时与时间同步中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针对城域环境下单系统RTK授时可能面临可用卫星数量较少、收敛时间较长等问题,验证分析了GNSS多系统RTK授时性能。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资源和3个GNSS跟踪站的BDS-3、GPS和Galileo观测数据开展多系统RTK授时试验,涉及动态、静态和固定站坐标3种模式,并从授时精度、收敛时间和稳定度3个方面展开分析。两条基线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光纤双向时间频率传递结果相比,动态模式下,多系统单频授时差异STD较GPS单系统分别提高9.13%和9.01%,静态模式分别提高6.09%和11.76%,固定站坐标模式分别提高3.04%和5.79%,多系统单频RTK授时的授时结果差异STD优于0.25 ns,双频优于0.15 ns;多系统融合使得RTK授时的收敛时间与GPS单系统相比至少缩短25%以上,静态模式下双频RTK收敛时间缩短最多,两条基线分别缩短66.9%和67.8%;3种模式多系统站间钟差的万秒稳均进入10-15量级,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下短期稳定度相比GPS单系统有明显改善,但随着平均时间的增长,这种改善也在逐渐减弱。试验结果可为城域环境下GNSS多系统RTK授时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在分析高稳定晶体振荡器(OCXO)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善晶体振荡器相位噪声的方法.通过低噪声主振电路设计、高精度控温电路设计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等措施,设计研制了一种宇航用小型化超稳定晶体振荡器(USO),尺寸为99mm×88mm×55mm.经测试,产品短期频率稳定度为2.11×10-13/1s、3.28×10-13/10s、8.61×10-13/100s(Allan方差),相位噪声为-129.4dBc/Hz@1Hz和-147.0dBc/Hz@10Hz.  相似文献   
137.
基于频率源噪声特性和幂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通过频率源目标稳定度反向生成虚拟钟差序列模型,利用虚拟钟差序列模型可以快速、高效地生成目标频率源的长期钟差数据。针对不同类型频率源的组合噪声特征,采用传统的噪声模型生成5种频率源噪声,然后利用仿真分析验证虚拟钟差序列生成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比对仿真结果可知,基于铷钟、氢钟和铯钟的虚拟钟差序列的稳定度与实测钟差序列的稳定度基本相符,重建虚拟钟差序列能够准确地反映其频率噪声特性,因此,文中采用频率源目标稳定度生成其钟差序列的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