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08篇
航天技术   122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  相似文献   
72.
2012年7月19日,由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主办的"航天工业2012年度QC小组总结、表彰暨成果发表会"在厦门召开。航天质协理事长郭瑞霞主持开幕式并致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与质  相似文献   
73.
对传统的经典技术计价模型进行梳理,介绍国内外经典模型的构造原理和表现形式,并对其优点和缺陷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提出适合航天企业的技术计价模型的设置思路及模型运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4.
《太空探索》2010,(6):4-4
5月9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联合成立"快速响应飞行器"等5个技术实验室。航天科工和哈工大将以此为契机,打通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到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整条价值链,发挥"产、学、研"相结合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抢占科技创新的新领域与制高点,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75.
李志 《国际航空》2010,(4):65-67
2009年末,俄罗斯政府相继任命了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和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新任领导人,这标志着其航空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合。试飞院的一部分财产和任务将划归到TsAGI,但保留机场和试飞任务,并且最终会被并入联合飞机制造公司。TsAGI除保留原来科研能力外,还将增加俄罗斯军民用飞机适航鉴定职能。  相似文献   
76.
概述2012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技术开发与验证、物理科学、人体研究、教育活动和推广、地球与空间科学及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7.
《国际太空》2013,(11):72
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拟订于2014年4月中下旬在扬州市召开。本届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国内遥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遥感技术最新成果。希望通过本届会议的交流与沟通,为遥感领域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搭建联系纽带,为研发单位和用户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7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1,20(4):129+153-153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据科技部网站2011年5月25日报道,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微结构科学研究所(NRC-IMS)和拉瓦尔大学、St—Jean光化学公司及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Konarka公司,正在合作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为解决矽太阳能电池板成本高、  相似文献   
79.
在2010年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西安维修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评审中,附件维修部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小流量综合试验台、水系统试验台和风扇电机测试台分别被评为本单位2010年度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  相似文献   
80.
至今,一共有59个国家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或应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目前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其他成员国共同努力拓展“国际空间站”的应用,以便使科研人员拥有更多机会进行站上微重力实验。该站有两个主要功能:进行科学实验的国家实验室和开发新技术的试验平台。“国际空间站”已基本建成,正成为近地轨道上有人直接参与各种科学研究活动的基地。它能进行最先进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并有望执行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由于“国际空间站”将至少工作到2020年,所以可充分利用其设备开展多项科研;美国也将借助私营商用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因此,它不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将采用新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