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2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313篇
航空   3095篇
航天技术   880篇
综合类   266篇
航天   17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磁等离子体推力器以其推力大、比冲高等特点,成为未来深空探测、星际航行任务首选的电推力器类型,研究推力器内部等离子体流场特性,有利于解释推力器出现的物理现象。针对特定自身场磁等离子体推力器,建立磁流体模型,使用TVD Lax-Friedrich格式以及ADI方法对推力器内部及羽流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等离子体流场及等离子体参数分布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在高电流工况下,等离子体羽流更加集中,轴向加速效果更加显著,但高电流模式下阴极温度较高,不利于阴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82.
针对脉宽调制式舵系统放大器电性能高效测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相脉冲计数的舵机模拟器设计方法。该模拟器硬件由电平转换单元、PWM占空比采集单元、数字PID控制单元和DAC单元四部分组成,软件主要采用移相脉冲计数法和数字PID控制算法,实现了真实舵机电性能的替代。同时由单通道扩展的多通道模拟器的应用,能够大幅节约舵机放置空间,缩短研制周期,在短时间内实现脉宽调制式放大器电性能大批量测试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舵机模拟器能够模拟真实电动舵机的电性能特性,系统具有实时性好、测试效率高、操作性好的优点,及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3.
针对柱面洛伦兹力磁轴承(LFMB)偏角有限导致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MSCSG)力矩输出持续时间短和气隙磁密均匀度低影响控制敏感精度的突出问题,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球面LFMB设计与分析方法。所设计的LFMB转子球面导磁套和定子球面绕组均与双球面陀螺转子同球心, 气隙呈球壳状, 保证转子偏转时定子绕组两侧气隙宽度不变, 相较于柱面LFMB, 转子可偏转角度由±0.6°扩大到±2°。利用等效磁路法推导了柱面与球面LFMB气隙磁密的数学解析模型, 并基于ANSYS命令流构建了柱面与球面LFMB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转子可偏转范围内, 沿偏转中心线, 球面LFMB最大磁密较柱面下降了34.1%;当转子不偏转时, 球面LFMB绕组截面内的磁密均匀度较柱面提高了11.6%;当转子偏转时, 球面LFMB绕组截面内的磁密均匀度较柱面提高了17.7%。所提方法为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控制与敏感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4.
针对航天器设备因构成复杂引起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建模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拓扑优化技术的有限元模型简化方法,以设备实测质量特性为约束条件,通过拓扑优化方法确定设备有限元模型可行设计空间中的材料分布,实现对结构刚度性能的模拟,获得满足动力学特性分析需要的简化的设备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方法创建了某星敏感器简化有限元模型,得到的星敏感器简化模型与产品实际质量、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特性基本一致,并且前两阶频率分析值与试验值之间最大偏差约为30%。将该简化模型应用于其支撑结构的动态响应性能评估,两者组合体固有频率及加速度响应趋势的分析数据在450Hz以下的频率范围内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固有频率最大偏差约为39%。星敏感器简化模型的应用验证了基于拓扑优化技术的有限元模型简化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航天器上复杂设备动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的简化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85.
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具有比冲高、推力密度大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大功率空间任务最有潜力的推进方案之一。作为电磁推进装置的一种,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的性能与磁场密切相关。文章从磁场来源的角度讨论了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的发展历程,分别介绍了自身场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和附加场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几款典型的推力器原理样机的结构和特点。此外,分析了推力器综合效率与磁场产生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的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大功率空间能源系统、推力器寿命、推力器小型化和轻质化等方面,并列举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在这些方面做出的部分研究工作。最后对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6.
目前全球微小卫星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市场潜力巨大,针对可应用于微小卫星的推进系统顺势成为了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可应用于微小卫星的电推进系统——真空微弧推进系统,首先概述了真空微弧推进系统的参数及结构特点,对该推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无触发式点火技术及石墨涂层工艺成功将真空起弧功率降至10 W以内...  相似文献   
987.
D-最优试验设计在动力调谐陀螺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立  刘文丽 《航空学报》2008,29(2):467-471
 为了提高动力调谐陀螺的静态漂移误差测试精度,针对简化静态漂移误差模型,并且考虑陀螺安装角误差的影响,依据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以及正交设计的均匀分散性试验设计思路,设计了一种满足D-最优性质的正交八位置试验方案,并在整个正交空间内采用全局搜索的方法验证了其D-最优性。在相同试验环境下,采用力反馈位置试验法,以全正交空间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评价准则,对该八位置试验方案和国军标GJB1183—91中的八位置试验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八位置试验方案优于国军标GJB1183—91中八位置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988.
新型Σ-Δ多通道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建洋  张令弥 《航空学报》2008,29(6):1640-1646
 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需要动态范围(DRN)大、信噪比(SNR)高,传统方法实现复杂且成本高。本文分析了Σ-Δ调制的动态特性,提出基于Σ-Δ ADC(模-数转换器)ADS1271,Σ-Δ DAC(数-模转换器)AIC23及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C6713的新型高精度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多通道实时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具有24位采集精度,8通道可级联基本模块,实时频率细化FFT(Zoom-FFT)、功率谱密度(PSD)等分析功能, 正弦、瞬态扫频、随机和冲击响应谱等信号源功能以及高速USB2.0数据传输功能。系统用于振动、冲击、噪声工程等测试与分析系统,可取代国外最新产品。  相似文献   
989.
杨雷  张天丽  蒋成保 《航空学报》2008,29(5):1381-1385
 为提高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设计效率,建立了GMA动力学模型和ANSYS有限元模型,对其轴向谐振频率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并进行了GMA轴向谐振频率分析实验。通过实验数值和计算值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动力学模型计算所得的GMA轴向谐振频率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5%, ANSYS分析所得的GMA轴向谐振频率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3%,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了GMA各部件对其轴向谐振频率的影响,并提出利用有限元分析来提高GMA的结构刚度从而改善其轴向谐振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0.
Aerodynam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Low-reaction Axial Compressor Sta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is introduced a new low-reaction, highly-loaded axial compressor design concept which is coupled with boundary layer suction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concept are made clear through its comparison with the MIT boundary layer suction compressor. Also are pointed out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is concept as well as its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s. Based on this concept, a single-stage, low-reaction and low-speed axial compressor is constructed in association with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vanes with the aid of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approach. The results attest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way to control separation in blade cascades by the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roposed design conce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