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航空   1446篇
航天技术   345篇
综合类   225篇
航天   69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焊接表面的缺陷严重影响焊接结构件的后续加工和服役,焊缝的高效精密磨抛是获得焊缝高质量表面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焊缝高效精密磨抛具有重大意义。聚焦于焊缝高效精密磨抛的智能技术,总结焊缝磨抛的特点,从基本磨抛原理和模型、智能磨抛设备以及力控算法和基于视觉技术的焊缝高效精密磨抛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焊缝磨抛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智能技术给焊缝高效精密磨抛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铜钢功能材料兼具铜和钢独特的机械、物理和化学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力、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熔铸等传统方法制备铜钢功能材料存在难以实现复杂结构设计,易在铜钢复合界面处产生宏观偏析等问题,限制了铜钢功能材料的应用。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铜钢功能材料零件的金属增材制造更具优势,不仅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制造,而且由于冷凝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有效缓解铜钢复合界面处的宏观偏析等缺陷,增强界面结合强度。根据近年来各种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铜钢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铜钢功能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缺陷的形成原因和成形质量,列举实际应用场景,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通用处理模块(General Processing Module, GPM)是集成模块化系统的核心,用于实现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GPM的可靠性是保证其效能的前提和基础,应与功能、性能等技术指标一样在模块研制过程中予以重视,为此很有必要开展GPM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研究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的分析方法及流程,以GPM中的电源管理单元为例,对其进行功能FMEA技术的应用研究,识别故障模式及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优化设计方案,提高GPM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后续机载产品开展FMEA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复杂结构动态分析/试验/设计技术近三十年来的进展,包括有限元建模与组合结构分析、动态特性测试、计算模型修正和振动控制,以及新兴的计算机仿真和计算模型精确度认证等新思想、新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还给出这些新技术在运载火箭和航天器方面的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95.
根据轨道动力学建立的航天器自主交会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设计了基于C-W方程的近程导引段双脉冲和多脉冲制导与控制方案。采用闭环多脉冲制导,以控制精度和燃料消耗为指标,对双脉冲、等时间间隔多脉冲和闭环多脉冲制导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闭环6脉冲制导可用于近程导引段,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空间站作为近地空间的大型平台,具备长期飞行与空间科学探索能力.随着在轨任务的不断增加,高效空间站在轨运行管理成为挑战性的难题.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空间站在轨运行逐步向智能化发展,航天器在轨运行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在轨智能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健康管理、任务规划与调度、任务操作和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以期对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智能在轨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97.
为解决应变法测量支柱式主起落架载荷中的低灵敏度、高耦合度和强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了结构分区解耦和应变电桥解耦设计方法。在集中传力的轮轴和活塞杆上优选出不同等效分量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变形有效部位,并在对应部位优化布置了弯矩-剪力-扭矩应变电桥阵列,通过某型飞机起落架综合加载校准,得到了简洁可靠的支柱式主起落架载荷测量模型。载荷校准试验表明:轮轴上剪力电桥对垂向载荷的响应灵敏度相比支柱上拉压电桥对垂向载荷的响应灵敏度提高约60%,并与压缩行程变化无关。在该型机着陆试验中,利用所提载荷测量模型和飞行数据计算得到了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主起落架着陆载荷和缓冲器功量吸收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需要大量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应时而生,而智能机床与编程是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下的核心专业课程。本研究秉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工程教育认证的视角出发,以智能机床与编程课程为例,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进行探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99.
1000.
脉冲星导航为未来深空探测与导航提供一种可能途径,采用X射线强度关联方法对脉冲星角位置进行高精度测量,可适应高精度时空基准系统构建的发展需求,从理论上提高导航精度。X射线聚焦光学系统是脉冲星高精度测量与探测设备的核心部件,通过高效率聚焦实现对脉冲星极弱X射线光子流量的增强。首先,针对脉冲星角位置强度关联测量地面试验需求,开展了多层嵌套X射线聚焦光学系统的光学设计与性能分析,获得了设计参数对有效面积和角分辨率的影响关系,确定了反射镜几何参数与反射面材料;其次,确定了聚焦光学系统的总体制造误差标准,对高频误差和中低频误差分别进行了分配;然后,采用电铸镍复制工艺加工了超光滑芯轴与反射镜,测试了芯轴的粗糙度和面形误差,利用北京同步辐射光源测试了反射镜的反射率;最后,搭建了原位精密装调装置,完成了多层嵌套反射镜精密装调,实测角分辨率达到12.16″。经强度关联测量试验验证,聚焦光学系统显著提高了探测器接收的光子个数,满足脉冲星角位置强度关联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