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434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1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在VB6.0下研究典型级进模排样图形和其俯视图绘制的联系,利用VB6.0软件邮长圆形典型冲件级进模俯视图形设计的智能化,并给出了该软件程序运行生成的一个长圆形典型冲件级进模俯视图形。  相似文献   
22.
在机床维修与机械制造中,三球手柄的两孔配钻,一直是个难题。如果采用一般的加工工艺,质量是难以保证的。为此,我们设计制造了一种专用钻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钻模的结构特点 该钻模主要由模架、定位插销、开口定位套、上压盖、旋紧扳手以及钻模等构成(图1)。在设计制造钻模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模架上的定位槽孔与开口定位套内的圆锥孔应在同一平面内。 (2)A、B两平面必须平行,且其高度差刚好使得工件小球直径放人圆锥孔内时大球直径支承于刀平面上,这时三球手柄的轴心线必须与A、B两平面保持平行。  相似文献   
23.
详细阐述了弯管模胎图形库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图形库的实现方式.最后通过实例阐明了系统在弯管模胎图形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4.
本成果开发成功的增压器用铝合金叶轮、导风轮锻件等温模锻技术,也可用于铝合金、镁合金材料的其他复杂锻件。经数年生产实践考核,全套生产技术稳定可靠,锻件表面质量、形状尺寸精度、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瑞士BBC公司验收标准要求。超声探伤达美国军标A级。锻件流线符合BBC公司标准要求,晶粒细小,显微结构稳定。成形力只有普通模锻的1/6左右,可用较小设备生产较大的锻件,  相似文献   
25.
某产品一号肋锻件筋条高、隔框多,形状复杂,工艺成型困难。本文论述了该锻件的成型工艺方法,包括设备选择、模具设计、锻造工艺、热处理等。  相似文献   
26.
以压电陶瓷为作动器,并采用独立模态控制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大柔度悬臂梁前三阶模态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独立模态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悬臂梁的振动,控制效果非常明显。采用模态滤波和相移控制器进行模态分离和相位调节,可获得最大结构阻尼,取得良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航空钛板拉延模的缺陷及原因;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技术,将航空钛板拉延模试冲时的缺陷分析问题表达为一类组合优化问题;并采用模拟退火的适应度拉伸方法,探讨了有效地提高航空钛板拉延模试冲时的缺陷诊断准确率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8.
总结了拉深模试冲时的缺陷及原因,建立原因表,应用遗传算法技术对拉深模试冲时的缺陷进行智能诊断,探讨了提高拉深模试冲时的缺陷诊断准确率的优化方法,描述了遗传算法的诊断过程。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图像中的互相垂直的两对平行线及模约束来实现摄像机的自定标,该方法只需要图像中包含有两对互相垂直的平行线,利用两幅图像就可以实现摄像机的自定标.所提出的摄像机定标方法在求解过程中是准线性的,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标定出摄像机的所有内参.  相似文献   
30.
A new mechanistic cutting force model for flat end milling using the instantaneous cutting force coefficients is proposed. An in-depth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otal cutting force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terms: a nominal component independent of the runout and a perturbation component induced by the runout. The instantaneous value of the nominal component is used to calibrate the cutting force coefficie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perturbation component and the cutting force coefficients obtained above, the cutter runout is identified. Based o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validity of the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lies in that the calibration performed with data of one cutting test under a specific regime can be applied for a great range of cut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