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72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为研究核心舱飞行姿态、空间外热流、核心舱发动机羽流参数以及天线外表面热控涂层对空间站空空支架天线温度的综合影响,验证天线被动热控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2种低温工况和6种高温工况的热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工况下,通信天线惯性飞行时的最低温度低于正向飞行时的;展开臂多层表面最低温度为-85 ℃,满足温控指标。高温工况下,通信天线惯性飞行时的温度高于正向飞行时的;轨控发动机的羽流热效应大于偏航发动机的。通信天线内外表面均喷涂ACR-1温控白漆,1倍轨控发动机羽流热流密度时,最高温度为123 ℃,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2.
传统轻合金金属材料星敏热器支架由于热膨胀系数一般为10-5/℃,空间热环境下,星敏感器安装面热变形较大,不能满足高精度卫星使用需求。文章给出了一种高刚度高精度微变形机热一体化星敏感器安装支架设计方法,试验表明:星敏感器支架与星敏感器组合体一阶固有频率178.4Hz,具有足够的刚度特性,星敏感器安装面力学环境水平远优于允许值,有效保护了星敏感器的光学部件;同时在轨极端工况下,星敏感器安装面指向最大热变形变化量为6.41″,峰值为1.58″,实现了卫星在轨姿态确定精度优于2.8″,满足了卫星高精度定姿及图像导航配准要求。  相似文献   
83.
84.
为了进一步提高低速大迎角试验数据的质量,掌握支架干扰规律,对Ф3.2m风洞张线尾撑系统进行了支架干扰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线尾撑装置的横梁对飞机纵向的远场干扰量较小,大迎角区域内尾支杆对飞机纵向的近场干扰量较大;迎角小于15°范围内,支架使飞机偏航力矩系数减小、滚转力矩系数增大,随侧滑角增大支架干扰量增大;去掉立尾后尾支杆对俯仰力矩的干扰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5.
碳纤维支架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卫星的碳纤维支架振动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约束阻尼减振方案离散约束层和离散阻尼层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状态的结果;结构修改采用加强板改进方案,分析了5种工况的影响;内部填充减振材料方案在支架的撑杆内部填充聚氨酯减振材料,分析了聚氨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等参数对结构特性的影响。综合比较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认为该支架应在原约束阻尼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增加加强板1圈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6.
针对小卫星薄壁式铸钛一体化星敏支架减重需求,采用拓扑优化方法设计了一种面向3D打印制造的一体化星敏支架,拓扑优化计算时以刚度不低于200 Hz和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得到了材料分布模型,采用形状优化和形貌优化等手段对材料分布模型进行光顺处理得到了拓扑优化设计后一体化星敏支架。经有限元分析,星敏支架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选择Ti6Al4V(TC4)激光选区熔化成型工艺加工了样机,验证了拓扑优化的星敏支架的可制造性。拓扑优化的一体化星敏支架重量相比薄壁式结构铸钛一体化星敏支架减重达80%。  相似文献   
87.
本文分析了旋转天平支架干扰特性、并从结构设计、变角原理、验证方法、辅助测量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详细的利用两步法测量旋转天平支架干扰测量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解决旋转天平几乎所有角度范围的支架干扰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88.
89.
应用商用软件MSC.Patran建立了组合仪器支架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利用MSC.Nastran完成了组合仪器支架的模态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证明了所采用的建模方法及仿真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在论述了热冲击理论与LED封装的关系的同时,分析了浸锡和焊接工艺中产生的热冲击,并对该热冲击对支架式LED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采用ANSYS软件对浸锡工艺中的热冲击进行分析,分析其热应力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支架结构来消除该热冲击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