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213篇
航天技术   110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3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波束和星载数字处理技术已应用于通信卫星。本文采用加权叠接相加算法,从控制波束成形的角度研究并模拟了子带信号的数字信道化。根据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信道化的模块化处理方法。对TMS320C25的信道化处理能力也作了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12.
从矢量空间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格式滤波算法在自适应波束形成中的应用,以空间正交化原理为基础,得到了一种新的递推型格式滤波算法,使格式滤波器的阶次降为原来的一半,从而较少地减少了算法的运算量以及简化了硬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叙述一个对中国国土赋形的Ku波段双栅赋形反射面天线的电气设计,采用了聚焦型焦轴分离方案和对极化隔离度部分约束的波束优化技术,介绍了极化敏感反射面设计原理及公式。  相似文献   
14.
超宽带/宽波束(UWB/WB)SAR的相参积累角很大,会引起严重的距离徙动现象,使传统窄带/窄波束成像算法(RD算法等)不再适用。后向投影(BP)算法避免了菲涅耳近似,通过计算双程时延将信号进行相干累加,从而获得方位向高分辨率。文中对SAR成像以及BP算法的原理进行推导,然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最后详细讨论图像的像素间隔对成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机载聚束式SAR天线波束指向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波束控制条件下的机载聚束式SAR的天线指向及成像数学模型,证实天线波束指向被控造成回波信号的幅度调制,引起成对回波,从而影响成像质量。此外,分析波束指向控制比率与测绘带方位宽度、图像动态范围的制约关系,提出设计机载聚束式SAR天线波束指向控制比率的基本原则。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17.
多飞行器测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DBF和DMF-CDMA技术的多飞行器测控系统。首先描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对DBF给出了全面和详细的计算机仿真,包括圆面阵DBF阵因子方向图仿真和DBF对多飞行器的搜索与跟踪仿真。最后对DMF-CDMA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的硬软件巳达到实用水平。这些说明本文提出的多飞行器测控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DS-CDMA系统上行链路阵列接收加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的联合处理方案。在接收端多径信号的阵列处理方面,将传统的RAKE接收改为LS-DRMTA算法,能大大降低基站处理的运算量。在波束形成器之后引入干扰对消器,对传统的并行干扰消除器“硬判决”的缺陷进行优化,改为部分并行干扰消除器,可以更好地检测出期望用户信号,而且避免了消除串行干扰中存在延时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处理方案简单有效,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建勇  高勇 《宇航学报》2007,28(6):1715-1718
针对相干源非均匀线阵的波束形成,提出了Toeplitz化的基于特征空间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TELCMV)。该算法利用阵列接收信号的相关性进行Toeplitz化处理、把期望信号方向向量向信号子空间投影、进行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来得到TELCMV权向量;TELCMV权向量没有包含噪声子空间的分量,而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的输出不变,所以提高了输出信干噪比(SINR),收敛速度也快,在低信噪比和小快拍数下能取得较好的波束形成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TELCMV算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20.
星上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及硬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是一种可实现天线自适应调零的窄带数字系统。本文构筑了星上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模型,并对模型中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介绍。文中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误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介绍了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硬件实现以及外场测试系统方面的内容。最后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