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99篇
航天技术   240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4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1.
月球着陆器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峻麟  聂宏  陈金宝  李立春  汪岸柳 《宇航学报》2010,31(11):2456-2464
针对传统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分析方法未能准确考虑结构柔性对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影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的着陆器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分析方法。以某型月球着陆器为对象,取其搭载的月球车为研究的有效载荷,建立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及方法;进而分析了3种工况下月球车的着陆冲击响应,并研究了着陆器机体及着陆腿结构柔性对其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之传统着陆冲击分析方法可更为准确的分析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着陆器机体和着陆腿结构弹性均能起到减缓月球车着陆冲击响应的作用,其减缓效果分别为0.54g和0.52g,而二者共同作用的减缓效果更是达到了1.54g;着陆腿弹性对所有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均有减缓作用,但机体结构柔性的减缓作用对其他有效载荷是否适用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12.
<正>由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分辨率达到米级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11月8日精彩亮相。该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全部实现,科学目标也正在陆续实现,探月工程二  相似文献   
713.
肖择 《上海航天》2010,(1):35-35
据报道,印度下一个探月任务月球航行-2将于2013年发射。月球航行-2是印度第二个探月任务。这个由印俄合作的项目为期4年,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负责管理。月球航行-2将是一次无人任务,它将着陆在月球表面,进行化学、矿物学实验并拍摄月球地图,以此证实月球航行-1的结论。  相似文献   
714.
《卫星应用》2010,(1):63-63
2009年12月28日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制,卫星正在进行总装测试,预计2010年年底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715.
曹军 《太空探索》2001,(9):16-17
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古往今来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虽然现代科学已经证实月面上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欣赏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句。 月亮也是最美丽的天体之一。许多人将他们的望远镜所对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月亮。由于没有大气,月亮表面的细节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 月亮表面构造形态主要有月海、月陆、环形山(月坑)、山脉和月溪、月谷等。  相似文献   
716.
717.
嫦娥三号巡视器的惯导与视觉组合定姿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嫦娥三号”的“玉兔号”巡视器在月面未知环境中避障与安全行进的要求,分析和阐述了“玉兔号”巡视器在地面遥操作中心的控制下利用惯导和视觉组合进行月面导航与精确定位的实现方法,并结合现有的导航定位研究对“玉兔号”巡视器导航与定位的工程创新性进行了总结,阐明了惯导定位和视觉定位技术在“玉兔号”巡视器月面探测过程中的工程应用特点.最后,通过“玉兔号”巡视器着月点的精确定位实验,验证惯导和视觉相结合的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定位精度近似达到总行驶里程的1%,这对“玉兔号”巡视器开展月面探索和准确抵达科学目标位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18.
针对地月系L1点(LL1)的轨道转移问题,在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提出了利用月球借力的间接转移设计方法.转移设计分为地月转移轨道段和月球至LL1流形段.首先,通过改变LL1点初始机动速度,逆向积分LL1点的拟流形,以寻找初始速度、月心会合坐标系下的轨道高度和相位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月球—LL1流形段微分改正的初始条件.然后,借助地月系不同转移时间的霍曼转移轨道所对应的近月点高度和相位角的关系,获得使2段转移在近月点相拼接的地月转移轨道段.这种设计方法给出了一系列LL1点间接转移轨道,将此设计结果与其他文献中的转移设计方法进行比较,此间接转移轨道比低能量转移轨道节省时间,比直接转移轨道节约能量.  相似文献   
719.
航天员与类人机器人月面联合探测概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机联合探测中涉及的类人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共享控制、地面验证等技术发展现状;对月面类人机器人与航天员联合探测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规划出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结构、探测模式和探测任务等;并对类人机器人技术、人机协同操作技术、遥操作控制技术和地面仿真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20.
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是指平流层下部风速较小的东西风转换层,是临近空间(20~100 km)开发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当前临近空间飞行器浮空运行的研究热点。基于2010-2019年中国多个站点L波段探空资料,将中国分为5个区域(15°N-20°N,20°N-25°N,25°N-30°N,30°N-40°N,40°N-50°N),分析各区域准零风层的结构特点及其随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根据实测风场分析发现平流层下部存在单层/双层准零风层,各区域的南北分布差异大致以25°N为界:单层准零风层主要出现在25°N以北的夏季;双层准零风层主要出现在25°N以南的10月至次年5月。单层/双层准零风层平均维持高度随纬度递增,且其厚度以双峰变化为主。此外,单层准零风层每月出现和维持天数均大于双层,30°N以北的单层准零风层在夏季的维持天数较其他区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