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99篇
航天技术   240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4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01.
7月20日~23日,美国航宇局(NASA)主办了一次有9个国家的航天局参加的会议,讨论了月球科学探测今后要采取的步骤。参加会议的9个国家分别是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与会人员讨论了在称为“国际月球网”(ILN)的一项国际计划上开展合作的问题。该项目旨在把6个~8个固定或移动式科研站部署到月面上,取代阿波罗计划时期留下的设备,  相似文献   
702.
《中国航天》2008,(3):45-45
印度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月船”1的发射时间已推迟到7月份的第一周。参射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以解决有效载荷总装和与发射相关的问题,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坚持说,卫星不存在硬件上的问题。重525公斤的这个月球轨道器将携带多达11台仪器,其中有6台来自国外(美国2台,英国、瑞典、德国和保加利亚各1台)。项目主任阿那度赖对媒体说:“我们通常(在星上)带2~3台仪器。  相似文献   
703.
月面数字地形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月面巡视探测器着陆区域的地形将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月面数字地形构造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月面典型地形特征石块和撞击坑的分布规律和典型形状进行了分析。其次,说明了数字地形的生成流程。再次,先后利用两种方法确定石块和撞击坑的直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地形。一种方法是根据巡视器的越障能力确定石块和撞击坑直径,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巡视探测器移动性能试验需求;另一种方法是随机生成石块和撞击坑的直径,使生成的地形符合月面的实际情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巡视探测器的移动性能试验,而且也可以应用于路径规划和着陆器着陆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704.
月球表面没有磁场的保护,粒子辐射是人类在月球活动的重要风险要素。概述了月球的辐射环境以及辐射来源,并介绍了月球探测的现状,特别提及了近年来几个较为典型的月球辐射探测实例及其探测结果;介绍了我国“嫦娥4号”上搭载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Lunar Lander Neutron&Dosimetry,LND)的科学目标及其技术指标。LND的科学目标主要包括:载人登月辐射剂量的测量、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水含量的测量、艾特肯盆地FeO含量的测量,以及为日球层科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5.
为了提高对全球变化的大尺度观测能力,月基对地观测的概念应运而生。由于月基单站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双程传播会造成回波信噪比衰减,为此针对月地双基SAR工作模式展开研究。考虑到月、地、星复杂的相对运动为成像带来困难,根据月、地、星的几何关系建立平面直角回波模型。同时考虑到月球和卫星运行轨迹的弯曲性,分析模型误差,推导了精确的回波二维频谱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后向投影的SAR成像算法,补偿了方位空变的模型误差,利用频域子孔径成像和频谱融合实现成像算法的快速化。通过分析可知月地双基SAR的理论回波信噪比与地月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月基单站SAR相比有显著提升,最后通过X波段SAR仿真数据验证了文章算法处理月地双基SAR成像问题的效性。  相似文献   
706.
在月面-180~+90℃的极端高低温环境下,月面探测光学设备的月昼远距离散热和月夜保温矛盾异常突出。针对设备热耗的传输、排散,以及月夜生存时的热能存留问题,利用热管工质的汽、液、固相变特性,提出一种无源热开关热管作为设备和散热面间长距离传热手段,即依据设备温度指标选择具有合适凝固点和传热能力的工质,当月昼工作期间通过热管内工质两相传热实现热量的高效收集和传输,到月夜期间冻结热管内全部工质,完全切断热管与散热面间的两相传热,维持设备温度。地面试验和在轨飞行数据表明,热开关热管凝固点附近热导比达30以上。热管工作时,7℃时传热能力大于15W,传热温差小于4℃,且能够适应着陆器±15°的倾斜,确保了嫦娥三号着陆器月基光学望远镜在轨的高性能工作。  相似文献   
707.
针对巡视器月面任务规划工程的可实现性,开展了巡视器任务规划顶层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任务规划技术特点的梳理与归纳;任务规划输入条件与约束条件的整理,规划变量的统一;任务规划框架的设计,巡视器行为序列与上行控制指令的衔接,针对巡视器行为序列的大模式套用小模式的动态设计等。通过巡视器任务规划工程实现的介绍,说明在巡视器任务规划的顶层设计中,任务的不确定性、部分约束与输入信息的模糊性,是任务规划框架设计以及在后续工程实现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是与任务规划的工程可实现性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708.
基于星联网的深空自主导航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降低地面测控系统的负担、提高深空探测器的导航效率,提出了基于星联网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概念,对星联网的应用体系进行了设计。借助脉冲星、星间链路等手段实现星联网系统中基准航天器完全自主的高精度导航,用户航天器通过与基准航天器或其他用户航天器的交互通信与测量就可以实现自身状态估计。以地月转移任务为例,设计了星联网系统在地月空间的具体应用方案,分析了地月空间基准航天器的配置与自主导航方法,阐述了用户航天器的单层与多层导航策略。对基于脉冲星与星间链路观测的基准航天器自主导航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观测基准航天器或者其他用户航天器时,地月转移段航天器自主导航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准航天器可以达到20 m的定位精度,用户航天器可以达到优于30 m的定位精度。基于星联网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是可行的,发展星联网可以为我国构建天基自主基准导航系统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09.
月表磁异常区的分布是月球探测工程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月表电磁环境错综复 杂, 通常认为月球表面在特殊的空间天气条件下会带有数千伏电压. 以往的空间研究已经证实, 表面的带电与放电容易造成卫星仪器的异常或失联. 月表电场对电子 反射法有重要影响, 研究分析不同电磁条件下太阳风电子的运动轨迹,对月表环境 (电磁环境, 太阳风条件, 等离子体参数等)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细致. 通过模拟向月表运动的太阳风电子的运动轨迹, 分析了月表电磁环境的改变对太阳风电子反射 的影响, 并着重研究了月表电场对电子反射法遥感探测月表磁异常的影响, 为探测 月表电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10.
目前,嫦娥二号任务正在按计划进行,将于金秋择机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已完成方案阶段研制工作,正式转入初样阶段研制。嫦娥三号计划将于2013年前后发射。探月三期工程将于2017年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