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0篇
航空   71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191篇
航天   4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诗元 《西南航空》2011,(9):104-105
他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设计师,更是一位渴望征服市场的商人。然而,当其最新力作——中国会馆容貌初现时,何亚雄严肃地说"这将是我个人很难超越的作品"。毫无疑问,"中国会馆"作为中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对于何亚雄而言,承载了太多的重量……  相似文献   
62.
罗缋沅 《西南航空》2011,156(2):54-59
也许你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十五岁小姑娘的画作。她伏案行笔,一坐下来就可以画几个小时、整天甚或几天,在这个宁静的世界中丈量穿梭流连徜徉。无论苍崖云壑、遥岑荒野、沙渚溪岸、层林幽径,有几分范宽的笔意,有几分龚贤的影子,显出一股久违了的古朴静谧。  相似文献   
63.
编与读     
读者朋友们:《读者园地》是广大航空爱好者畅谈理想,抒发对航空航天的热爱之情,广交朋友的平台。您可以将自己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想所感,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设想,航空航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和收藏品以及需要我们解答的各种问题,通过邮箱传递给我们。我们也会根据来信内容的不同,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回复或摘登。E-Mail:hkzszz@163.com  相似文献   
64.
编与读     
读者朋友们:《读者园地》是广大航空爱好者畅谈理想,抒发对航空航天的热爱之情,广交朋友的平台。您可以将自己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想所感,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设想,航空航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和收藏品以及需要我们解答的各种问题,通过邮箱传递给我们。我们也会根据来信内容的不同,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回复或摘登。  相似文献   
65.
王林 《西南航空》2009,(11):106-108
城市记忆之于摄影.必须聚焦在实体上,其中最重要的对象.不外平民居与工厂。傅文俊的创作.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银版效果.令人想起摄影史上的早期命名,尽管技术手段大不相同,画面造成的历史感和艺术家对记忆的执着乃是很沟通的。《工业回忆》这组作品以黑白为主,仿佛是影像从记忆的黑暗中浮出。无论是机车还是铁轨,无论是车间还是厂房,  相似文献   
66.
六、超前的宇宙本质观 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总和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祖先有着最早、最正确的认识."宇宙"的俗称就是"世界",把"世界"拆开来看,"世"是指时间, "界"是指空间.  相似文献   
67.
倾听后弦     
《西南航空》2006,106(11):110-110
我的歌,我最享受的是在它还是小样的时候,当它完成制作流程之后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却常常怅然若失,我知道"完美"后过的它身上少了些东西,这种另外意义上的残缺甚至有时候让我不忍面对……  相似文献   
68.
李元 《太空探索》2007,(7):60-61
当我正准备写七月份太空美术稿件的时候,正好翻阅到O.史蒂芬(Owen Stephens)的几幅天文名画,也正是这些作品创作的70年以及这位年轻画家逝世的70周年,因此把我收集到的仅有的5幅彩色绘画发表在这里,供读者欣赏,并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69.
《航空港》2011,(1):88-89
曾鹏上一次展览日"唯心造",此番移师上海,将展览放在了一个有着八十年历史的江南古典园林里,原来的主人——黄金荣曾经主宰着这里的风水气韵,如今,桂林公馆以国内顶级会员制会所的定位,依然沿袭着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所尊崇的:福禄寿喜仙。此次展览冠以"无心造——桂林公馆曾鹏曾力艺术展"。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而老子的无为思想意味着"道法自然",也表达了一种生命的智慧。从广州"唯心造"到上海"无心造",诚如异地两城之间的一次对话,而虞公虞的创作者——曾鹏和曾力,也执着于更高的境界气氛,这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熏陶的结果,也是无拘无束胸怀的敞露无遗。  相似文献   
70.
《航空港》2011,(3):74-75
初见到她的时候,并不能将"作家"两个字和她联系在一起。文静、甜美带点天真,在许多人眼中更像是日本女子。印象之中,作家或是戴着眼镜一副饱读诗书的成熟模样,或是不停地抽烟,深思熟虑,开口便能讲天下大事。她却不同,甚少说话,大多数时间在聆听,时而会意地一笑。问起她写过什么作品,则简单地回答:"小说,因为我喜欢编故事。"便不免揣测,这样的女子想必是写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