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航空   15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活在太空     
在太空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中,宇航员的生活方式自然与在地球上时迥然不同,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既有不少惊险,又有许多奇趣。 太空中如何穿衣 ? 宇航员在密封的座舱中穿的服装与在地面上穿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衣服失去了重量,将衣服展开,它可以在空间中保持原状,只要将手臂伸进袖筒就穿上了。 宇宙空间几乎是一个真空的环境,若宇航员要走出座舱,进入宇宙空间,就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能生存和工作。宇航服实际上是宇航员个人的独立生命保障系统,每件造价高达上百万美元,重约一百多千克,真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92.
《飞碟探索》2007,(3):5-5
据光明网-光明日报,由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一批世界顶尖级神经系统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研制出能够洞察人脑、解读出人在“事成”前之“心想”的大脑扫描仪。这些科学家用高清晰脑扫描仪对人脑进行扫描,用计算机找出人脑活动的独特模式或不同思维活动的独特信号,然后扫描大脑寻找这些信号,再将扫描到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思维,从而解读出一个人想要干什么。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成功解读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93.
时至今日.UFO与外星人依然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它同时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的人认为,绝大部分UFO现象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也没有任何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能证明外星人存在;赞成者则是有大量的目击报告或接触实例为证。综观这些目击者或接触者,既有科学家,也有普通的民众;既有专业人士,也有一般的天文爱好者.甚至还包括宇航员。  相似文献   
94.
9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7,(2):44-46
美“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很可能已结束其探测生涯。该探测器已成为迄今发往火星的探测器中工作寿命最长、也最富有成果的一个,但它从2006年  相似文献   
96.
《中国航天》2003,(3):6-8
带着凯旋归来的感觉,带着对回家团聚的期盼,带着太空研究的成果,哥伦比亚号上面来自不同国度的7名宇航员在返航的最后时刻离开了这个世界。哥伦比亚号解体了,7个优秀的生命体终结了,但7名宇航员的故事却将在人间永久流传。  相似文献   
97.
98.
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卫星城”一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一些不平常的人——宇航员,他们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宇航员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太空中见过上帝吗?”虽然无神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99.
《西南航空》2012,(5):113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万里长城是唯一可见的人造工程。宇航员威廉.波格在一本书中说:"是的,我们确实能看见中国的长城,但是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我们必须借助于双筒望远镜。"当中国首飞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时,有记者问:你在太空中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回答:没有。俯瞰,成都的城市地标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0.
载人航天中人的可靠性问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前祥 《中国航天》2000,(12):34-38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行首次太空飞行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太空。人在航天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大多数情况下,能承担各种类型的工作,处理意外事故。因而考虑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的作用,可以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效能。当系统的硬件部分出现故障时,航天员能进行修理,使之恢复正常工作;当自动控制失灵时,他又能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将载人航天器返回地面;航天员能独立自主地接受各类仪表显示的信息,对系统状态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做出快速反应;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及生产加工。因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