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航空   400篇
航天技术   313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0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紧缩场应用初期,新技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试验经验,文章介绍了我国首个整星级天线紧缩场测试成果,提出了应用紧缩场测试技术所需注意的方面和关键环节,并进行了紧缩场测试技术与传统远场测试技术的比较等,为今后紧缩场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相控阵海浪波谱仪是一个Ku波段真实孔径雷达,通过在小入射角下照射海面,接收海面回波功率,并去除雷达EIRP (Effective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天线方向图、系统损耗等雷达自身的影响因子,获取海面三维信息。这些影响因子可以在微波暗室中测量,其中EIRP、系统损耗可认为是常数量,但是,天线方向图是与入射角、方位角相关的三维变量,测量受到暗室系统精度的限制,并且,相控阵海浪波谱仪最小处理单元是雷达照亮的圆环形条带,照射的过程即是对该环形条带中的变量进行二维积分,成为一个随入射角变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剖线,因此,天线方向图的微小误差,都会对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剖线形状产生显著影响,出现“凹现象”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了积分天线增益的校正工作,利用机载飞行试验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通过与同步观测浮标海浪测量结果比对,表明本算法可有效改善“凹现象”,使回波数据有效率提升了12%,为业务化的波浪谱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数字波束合成技术是通信对抗领域里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通过在数字域对信号幅度和相位进行控制,可以形成多个独立可控的波束,形成波束指向精度高、灵活可变,且理论上不受波束形成数量的限制。本文针对大型相控阵需求,利用波束合成原理,并结合大规模阵列信号同步技术与相控阵幅相校准技术,实现一种可同时产生180个偏馈波束的多波位波束搜索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波束群的实时扫描功能,实现大范围的波束搜索,更快定位目标角度。该系统已在工程上进行应用,并成功执行大型测控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中地面设备笨重、跟踪速度慢等问题,提出地面天线采用智能天线的方法,利用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实现对机载终端的DOA(Direction Of Ar-rival,波达方向)估计,并添加去相关操作对抗多径,利用基于LCMV(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的波束成形算法完成波束赋形,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跟踪方式,具有设备质量小、成本低、机动性灵活性强和跟踪速度快等优势.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DOA估计和波束成形算法的智能天线能够在保证高增益的同时,实时准确地估计出有用信号和多径信号的来波信号方向,并正确完成波束指向,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舰船短波天线对火工品安全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磁仿真软件FEKO、ANSYS HFSS建立舰船短波天线电磁场环境,对典型电火工品电磁耦合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火工品电磁模型,分析电磁环境对电火工品安全性的影响,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96.
比较了两种自适应调零抗干扰天线系统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确定抗干扰天线方案设计为中频输出的数字调零系统.对自适应调零的信号处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阵列信号的模型,根据导航卫星信号远小于干扰信号等因素,选用了基于线性约束的功率倒置算法,通过调整权值系数使得天线阵的方向图零点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实现干扰零陷.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零陷处理可达到干信比为77dB的抗干扰能力,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筛除红外制导导弹视场中的各种背景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惯导信息提取目标运动特性、辅助图像系统检测目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惯导数据提取出海天线的位置、缩小检测目标的范围,然后预估出导弹对目标的视线角速度,并与图像系统的测量结果相比较以筛选目标。研究中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发现导弹在飞行时其视场中的目标会迅速穿过海天线,从空背景移动到海背景上,而且导弹对目标与干扰的视线角速度的差值始终处在较明显的水平,因此这种结合惯导与红外信息排除背景干扰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红外目标检测方法中目标与干扰红外特征相似、运算量大以及检测效果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径向肋伞状天线采用缓释弹簧分布式驱动技术实现在轨展开,弹簧展开机构可靠工作成为影响天线功能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机构暴露在舱外恶劣的空间热环境中,但其内部结构热变形和润滑特性等需求对工作温度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本文结合伞状天线弹簧展开机构入轨初期的瞬时控温要求和卫星热控资源约束,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TMG,建立完整的热数学模型对机构在轨展开时刻温度水平进行了瞬态热分析和主动控温加热器优化设计。飞行遥测温度数据表明,弹簧展开机构热控设计合理可行,满足在轨展开时刻的工作温度要求,为天线成功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高精度伞状天线温度场影响天线在轨运行型面精度,而天线肋组件作为天线型面保持最重要的部件,其热控设计合理性对保证天线在轨正常工作尤为关键。通过对天线肋组件采取保温、加热设计,在热控实施过程中控制影响漏热的主要因素,使得天线肋温度满足在轨使用要求,通过整机热平衡试验验证了天线肋热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是航天领域中的旁瓣抗干扰关键技术之一。当回波数据量增多时,传统的波束形成算法无法进行快速的处理,而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进行预训练可以快速的进行波束形成,因此根据波束形成原理利用分段训练方式设计深度神经网络,应用Leaky-ReLU激活函数、Adam优化算法和Dropout正则化方法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LMS算法,在实验环境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计算速度约有7~8倍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