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85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问与答     
桥华问:世界上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是俄罗斯的图-160还是美国的 B-1B?俄罗斯的图-160最大载弹量为40吨,美国的B-1B内部弹舱能载34吨,听说在机身下还能挂20多吨,总共能载60多吨,是真的吗?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B-1B 外拄导弹的相关图片呢?答:世界上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是美国的 B-1B 可变后掠翼超声速重型隐身轰炸机。B-1B 飞机拥有3个机内武器弹舱,其最大载弹量为34050千克,机身下有8个外挂点,外挂点最大载弹量为26786千克。机舱内可携带8枚 AGM-86B 巡航导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异型薄壁零件这一典型零件,讨论了可变轴曲面轮廓铣在数控程序设计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了可变轴曲面轮廓铣在整个加工编程流程中各主要参数的功能和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在JIAWG类系统结构基础上,采用SCI技术后提高航空电子系统处理结构等级的概念,初步探讨了应用SCI技术的五个关键方面,并介绍了国外研制SCI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多任务、可变翼导弹的外形优化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两级优化方法,研究变形弹翼对导弹总质量和飞行性能的影响。在给定的任务和基准方案下,采用遗传算法和模式搜索法混合优化策略,完成了弹翼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导弹发射质量和燃料消耗分别减小了5.46%和15.25%。  相似文献   
105.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1):72-72
精工爱普生和Santee公司现已使用MEMS技术,面向光通信领域开发出新型波分滤波器。主要面向采用波分复用装置(WDM)的长距离通信用波长监视设备等。设备尺寸将会大大小于使用棱镜和AWG等装置的老式滤波器。  相似文献   
106.
107.
文章将一种新型一维PBG(photonic bandgap)结构单元应用到设计中。该PBG结构单元具有慢波特性,应用到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中,达到减小尺寸和抑制高次谐波的目的。新型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尺寸比传统的功分器尺寸减少40.9%。测量结果显示,在威尔金森功分器中加入一维PBG结构单元不会增加功分器的插入损耗。  相似文献   
108.
文章介绍了多进制正交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在无线信道中进行可变速率传输的必要性,提出了使用同步控制信道辅助数据信道传输的一种逻辑信道结构,给出了支持可变速率的多进制正交码扩频的传输方案与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09.
姜清伟 《推进技术》1988,9(6):10-13,68
考虑到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和弹道导弹的多头分导及弹头机动飞行的需要,我们研制了液体双组元可变推力发动机.本文叙述该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和有关性能.该发动机可使用多种推进剂,推力可在(137.3~686.5)N的范围内连续无级调节,调节比5:1.发动机阶跃响应低于80ms,混合比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10.
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对变循环发动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变循环发动机前、后涵道引射器的几何调节方式,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稳态及过渡态数学模型,并考虑了前涵道引射器和模态选择阀门由于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总压损失,模拟了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式、双外涵模式及模态转换过渡态过程中,前、后涵道引射器面积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与NASA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外涵模式,放大前涵道引射器内涵进口面积会减小变循环发动机的回流裕度,但可增大风扇和核心驱动风扇级的喘振裕度;在由单外涵模式过渡至双外涵模式的模态转换后期,减小后涵道引射器外涵进口面积可减缓风扇压比的下降;建议前涵道引射器选择总面积保持不变而内涵进口面积改变,后涵道引射器选择内涵进口面积保持不变而外涵进口面积改变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