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航空   814篇
航天技术   247篇
综合类   104篇
航天   49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991.
为克服噪声对航空发动机振动信号的影响,提出一种优化信噪比的航空发动机振动信号分离方法,其通过建立时延自相关目标函数,对最大信噪比盲源分离算法进行优化。利用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仿真混叠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分离后的信号频谱与源信号一致;对具有故障的实测航空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分离,成功分离出不同故障的振动特征。本文提出的方法为航空发动机振动信号的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焊接过程中在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形成焊接裂纹,严重影响焊接构件的安全使用,是无损检测最关注的焊接构件严重缺陷之一。射线照相面对焊接裂纹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需要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才能保证检测可靠性。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射线照相(CR)技术,研究CR检测工艺参数对不锈钢焊接裂纹检出率的影响程度,验证了利用图像归一化信噪比衡量图像质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3.
在资料调研与总结国内约20年来成功研制低(变)湍流度风洞的基础上,介绍了这类风洞设计思想中几点有新意的方法,供设计者参考。对减湍起决定作用的稳定段布局设计给出了一组综合性图线;对减湍起重要作用的收缩段设计提出了通用便捷的方法;对全系统起优化作用的风扇动力段及拐角导流片设计研制等有一定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了提高电子束偏转扫描频率和磁场均匀性,采用Helmholtz空心线圈结构设计了一种低感抗电子枪偏转扫描线圈。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偏转扫描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仿真,并采用高斯计对线圈内部的电磁场进行了测量,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线圈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电磁场分布的均匀性可以满足电子束高频偏转扫描的要求。实际扫描试验表明,该线圈实现了两点电子束高频偏转扫描,扫描频率可达30 k Hz。  相似文献   
996.
余文 《国际航空》2012,(2):26-27
F-35的试飞阶段尚未结束,但其低速率批生产已经开始。面对不断发现的问题,美国政府.军方和生产企业间各说各话,其中观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7.
基于飞翼布局大鼓包式机身,在装载布置约束下开展了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提出了一种机身低鼓包和双鼓包模型。结合可靠的CFD和隐身计算方法,初步探索了低鼓包和双鼓包气动与隐身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双鼓包模型极大地降低了全机纵向基本气动性能,但在大迎角时会推迟外翼段前缘分离,对外翼气动特性有一定改善;低鼓包与双鼓包模型整体上RCS差异较小,但双鼓包模型侧向隐身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基于LZB碰撞模型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低冲分离装置引导阶段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分离螺栓沿分离管道运动的引导阶段原理性实验平台,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研究为涉及复杂碰撞的低冲分离全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楔形涡流发生器影响高负荷叶栅性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鸽  楚武利  张皓光  郎进花  刘凯 《推进技术》2017,38(10):2331-2339
为探究楔形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的作用机理,对一低来流马赫数高负荷扩压叶栅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提出在叶片前缘安装涡流发生器的方案,并对比分析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性能及通道内二次流结构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楔形涡流发生器诱导的吸/压力面涡类似于叶片前缘的马蹄涡,卷吸附面层低能流体,提高其抗逆压梯度能力,进而削弱横向流动,抑制角区分离;涡流发生器的强漩涡结构改善了叶栅通道二次流,使得损失重新分布,叶栅-3°到7°攻角范围内的气动性能显著提升,设计点-1°攻角时平均总压损失系数下降8.04%,平均静压系数增大7.75%,5°攻角时平均总压损失系数下降15.87%,平均静压系数增大21.79%。  相似文献   
1000.
3~5 μm波段耐高温低发射率涂层抗热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3~5 μm波段耐高温低发射率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研究了添加剂MgO含量对涂层抗热震性能 的影响。采用DIL 402C热膨胀仪测定涂层的热膨胀系数,用IR-2型发射率测试仪测定涂层在3~5 μm波段的发射率,并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加入3%的MgO时,涂层与基 板的热膨胀系数差最小,抗热震性能最优,达到50次;并且加入添加剂后的涂层仍然满足低发射率的要求,发射率最低为0.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