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193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三角翼涡破裂非定常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王晋军  郭辉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5,23(2):200-203,216
本文依据染色液流动显示结果,通过子波和频谱分析,探讨了70°三角翼前缘涡涡核轴向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子波特性、涡破裂位置的非定常特性,指出涡破裂点位置的变化属于低频高幅振荡,这主要是左右涡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当两个涡的时间平均涡破裂点位置彼此靠得更近时,相应的振荡就更大一些,此外本实验得到涡破裂位置振荡的折合频率在St=0.2以内.  相似文献   
102.
俯仰—滚摆耦合复杂流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给出 8 0°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实施俯仰 滚摆耦合大幅度振动的复杂流场测量结果 ,包括静态和动态、单自由度俯仰和滚摆、俯仰 滚摆耦合运动条件下的流动显示结果和强迫俯仰、自由滚摆条件下的滚转角时间历程测量结果。分析了耦合运动对前缘分离涡和气动特性的影响 ,以及不同相位角和不同频率对耦合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自由度的耦合运动比单自由度运动具有更为明显的动态迟滞特性 ,进一步推迟分离涡的破碎 ,推迟开始滚摆的攻角αwr。  相似文献   
103.
后掠激波边界层干扰中Mach数对特性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由后掠压缩角模型引起的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的实验研究。实验雷诺数Re=2.42~2.47×10~7/m,Ma_∞=1.79,2.04和2.50。模型共15个,其后掠角变化范围是0°~60°,流向压缩角变化范围为10°~3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激波边界层干扰中的上游影响区都呈现出柱形区或锥形区特性;柱形区和锥形区之间的边界随来流Mach数减小向锥形区发展。该边界主要决定于无粘激波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4.
暂冲式跨、超声速风洞中流动显示“蒸汽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暂冲式跨、超声速风洞(FD-06)中流动显示“蒸汽屏”方法使用的设备和研究情况。在马赫数为0.6~2.0,攻角直到25°时获得了试验段生成适合的雾密度所需要的水量及其控制参数;测量了来流湿度引起喷管轴向马赫数的变化;分析了凝结现象产生的机理。最后,给出典型的导弹模型“蒸汽屏”照片。并就其对复杂流场更好地理解和提供理论计算方法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粗糙带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洞中应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对某型号飞机简化模型机头流态进行了研究,详细观察了机头两侧粗糙带和"只"字型粗糙带对机头流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洞实验所得力矩曲线受雷诺数影响大的攻角范围与机头涡破裂后打在座舱上的攻角及机头涡在座舱前严重掺混的攻角相联系.水洞实验中,来流速度为20cm/s、粗糙高度为0.8mm时流态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可用来解释风洞实验结果中力矩曲线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6.
数据场可视化系统(DVS)和它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数据场可视化的数据模型、体系结构以及应用。文章通过对应用领域的实际分析和综合。总结出常用的22种数据场的类型,依此提炼出了数据场可视化系统的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文章还对相关的可视化方法作了介绍。根据文中提供的模型在Indigo2工作站上实现的一个数据场可视化系统已被应用于许多专业领域,文章最后给出了几个方面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在大攻角空气动力学中,三维、非对称流场的密度显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描述在超声速风洞中,应用光学纹影干涉层析术,显示大攻角钝锥的三维密度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混浊液内部的流动 ,由于微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浊度高不易进行内部观察 ,所以无论是分析还是可视化实验都相当困难 ,存在着许多未弄清的问题。通过采用折射率匹配 (Refractive IndexMatching)技术 ,使透明的微粒子与透明的溶媒的折射率近乎相同 ,做成一种透明的“混浊液” ,从而使混入其中的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能被摄像机捕捉到 ,并以微粒子的沉降和温度的干涉所引起的流动现象为焦点 ,利用图像速度测量法来处理分析所拍摄到的可视化图像 ,成功地获得了定量的混浊液内部的速度场 ,为进一步揭示混浊液内部自然对流的流动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轴流压气机内导叶/转子干涉对转子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轮机械内的转静干涉现象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对于转 静干涉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流动现象的描述,缺乏理论指导,因此无法在叶轮机械的设计体系 中包含这一非常重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限制了叶轮机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利用流动稳定 性及感受性理论来指导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找到利用这一现象提升叶轮机性能的规律. 对于一台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内的导叶/转子干涉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二维粒子图像 速度仪测量得到了导叶/转子干涉的定量流动细节,及其对于转子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子流场在定常来流条件下也表现出显著的非定常性.在引入导叶/转子干涉之后,转子流 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动叶尾迹强度明显减弱,叶背流动分离得到抑制,叶尖泄漏涡也得到 了周期性的抑制.除了导叶尾迹对动叶流场的干涉作用以及气流角的周期性变化以外,动叶 非定常流动对于不同的导叶/动叶干涉激励频率的不同响应是引起压气机性能变化的主要原 因.   相似文献   
110.
沟槽面湍流边界层近壁区拟序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晋军  陈光 《航空学报》2001,22(5):400-405
应用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带条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流动显示结果,发现沟槽面的带条比较平坦,低速带条有较好的直线性,说明沟槽限制了流体的横向流动,增强了流动的稳定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沟槽板湍流边界层中无量纲低速带条间距及无量纲高速带条间距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对同种沟槽板而言,两种带条的分布特性无明显差别。沟槽板的平均无量纲低速带条间距比光滑板的要小,最多小30%,且沟槽尺寸对平均无量纲低速带条间距亦有影响。对同一种沟槽板同一位置而言,平均无量纲低速带条间距随离开壁面的无量纲距离的减小而减小,但最可几概率增大,表明沟槽板对近壁流动影响最为强烈。另外,还对低速带条与减阻特性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得到的沟槽无量纲高度和间距为15~18的沟槽板有较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