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149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2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航空学报》2016,(2):542-553
As promising light-weight and high-performance structure components, large-diameter thin-walled(LDTW) Ti–6Al–4V titanium alloy(TC4) bent tubes are needed most urgently in many industries such as aviation and aerospace. Warm bending may be a feasible way for manufacturing these components. Understanding their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dependent tensile behavior is the foundation for formability improvement and warm bending design. In this paper, uniaxial tensile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98 K to 873 K at tensile velocities of 2, 10, 15 mm/min. T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behavior of LDTW TC4 tube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C4 sheets. The typical elongation of TC4 tubes at room temperature is 10%lower than that of TC4 sheets. The flow stress of TC4 tubes decreases greatly by about 50%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to 873 K. At temperatures of 573–673 K, the hardening exponent is at its highest value, which means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changes from twining to more dislocation movement by slipping. The fracture elongation of TC4 tubes fluctuat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with the blue brittleness. The fractography of TC4 tube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especially at 673 K, shows that second phases and impuriti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fracture elong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nsile behavior and by properly choosing the die material, the warm bending for TC4 tubes can be achieved at temperatures of 723–823 K.  相似文献   
102.
飞机蒙皮壁板三轴滚弯成型力及中心辊进给量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辅仁 《航空学报》1991,12(7):401-410
 运用弹塑理论对蒙皮板在对称式三轴滚弯机(简称三轴滚弯机)中发生弹塑性弯曲时的受力及变形作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提出一组可按板材厚度、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及成型后蒙皮板应具有的曲率等参数,确定中心辊进给量及施加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一种基于实体单元的损伤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基体失效、纤维断裂和层间分层三种基本损伤形式进行分析。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三点弯曲失效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损伤计算方法是合理的。通过分析网格密度和计算步长对最终载荷-位移响应的影响,可以发现网格密度在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细化网格对最终载荷位移曲线不会产生影响;而迭代步长对最终载荷位移响应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4.
碰摩转子的弯曲和扭转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建立了一个新型多自由度的转子动静碰摩模型。应用该模型 ,重点研究了动、静碰摩引起的转子弯曲和扭转非线性耦合振动。大量的数值计算表明 ,不同碰摩情况下转子具有不同的弯曲和扭转振动响应。转静碰摩激起转子扭转自振频率振动。提出了从转子扭转振动的变化来诊断转静碰摩故障的方法 ,并探讨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双轴柔性滚弯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双轴柔性滚弯管状零件的概念,介绍了采用聚氨酯轮的柔性滚弯装置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对双轴湾弯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基础工艺研究,得出了工件直 和刚性轴直径及其轴间进给量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存在一临界进给量,当进给超出该值后工件直径不再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型化从而达到一个极限尺寸,同时该极限尺寸和刚性轴的直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6.
针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含碰摩力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结合瀑布图、频谱图、分岔图、庞加莱截面图、幅频曲线分析了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的频谱特征和分岔特性;利用增量式编码器对转子实验台进行了扭转振动测量,验证了数值计算得到的频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弯扭振动具有相似的特征频率,包括倍频、分数倍频、工作频率与倍频/分数倍频的组合频率,但扭转振动的特征频率更加明显;两者还具有相似的分岔过程和相同的分岔点,在每个分岔点处都存在幅值跳跃现象。   相似文献   
107.
窄板拉弯成形的数值分析与回弹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加载历史的情况下,为采用数值方法研究窄板拉弯成形,将变形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按塑性变形体积不变条件,确定单元应变.利用增量理论,由差分方程算出应力分布,并分析了加载历史对其影响.依据卸载变形的分析计算,推导出回弹后中性层弯曲半径及弯曲角变化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先弯曲再拉伸时应力分布规律更利于减小回弹.  相似文献   
108.
实际应用中,桥梁颤振稳定性可用风洞试验的结果作为评估标准,但颤振时断面的压力空间分布特征是不清楚的。本文对弹性悬挂的刚体模型在颤振时及固定时(来流风速与颤振风速一致)的表面压力进行采样,首先分析模型在颤振时的表面各部分压力特性,结果显示,右部压力相位相当于左部具有滞后性,表明是受迎风侧特征紊流影响的被动区域。随后运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分析模型表面压力分布特征与颤振发散性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所获得的本征模态中存在与颤振扭转发散运动关联极强的'主导颤振模态',该模态对总升力矩系数波动的贡献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主坐标频率与颤振频率一致且具有与振动位移一致的发散性,但其归一化空间分布特征在断面颤振过程中不变化。结合模型在固定时的本征模态分析结果,除颤振主导模态外,其余模态均能在固定时的本征模态中找到类似空间分布的模态,且与断面发散性运动的关联性很小。本文工作为今后颤振机理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U型弯曲模具的设计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节约材料、重量轻的特点,在小批量生产中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型材拉弯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了国内外学者近10年来用解析计算法、试验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分析拉弯成形工艺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今后拉弯成形工艺的研究方向和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