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368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results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depletions and enhancement associated with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in the low latitude region over Kenya. At the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the diurnal behavior of scintillation is driven by the formation of large scale equatorial depletions which are formed by post-sunset plasma instabilities via th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near the magnetic equator. Data from the GPS scintillation receiver (GPS-SCINDA) loc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36.8°E, 1.27°S) for March 2011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TEC depletions have been detected from satellite passes along the line of sight of the signal and the detected depletions have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 patches. TEC enhancement has been observed and is not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s in S4 index and consecutive enhancements and depletions in TEC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which results into scintillation patches related to TEC depletions. The TEC depletions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plasma irregularities and inhomogeneities in the F region caused by plasma instabilities, while TEC enhancement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manifestation of plasma density enhancement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crest over this region.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 does happen at and around the ionization anomaly crest over Kenyan region. The presence of high ambient electron densities and large electron density gradients associated with small scale irregularities in the ionization anomaly regions have been link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  相似文献   
472.
低温非接触式端面密封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使用的接触式端面密封存在端面温升大、重复使用性能不理想等问题,首先采用无限长平面平行槽的惠普尔理论构建非接触式端面密封计算模型,然后仿真计算密封结构参数对气膜刚度以及泄漏量等密封性能的影响,最后以最大气膜刚度为优化目标,对非接触端面密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低温运转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和非接触式端面密封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473.
一种被称为液弹的新型技术问世了,它是将液体和弹性元素结合在一起,能提供极好的动态特性来解决直升机振动和阻尼问题的。本文阐述了液弹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并将液弹阻尼器同粘弹阻尼器和液压阻尼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74.
数字射线成像空间分辨率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像空间分辨率是工业数字射线成像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分析成像的物理过程,给出了成像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出影响数字射线成像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种因素研究了相应的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方法.建立了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模型,给出了优化投影放大比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提高探测器采样频率和光电管采样孔径的硬件方法;采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抑制了散射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计算机模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5.
本文介绍一种求解变截面排架柱水平位移的新方法:刚度替换法,同时推导出刚度替换法则。应用此法,可使变截面排回柱位移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这一方法对求解单层变截面排架的位移及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6.
组合弹性支承结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合弹性支承是鼠笼式弹性支承加弹性环(内部充油)的一种支承结构形式,鼠笼起调整支承刚度和定心弹簧的作用;而滑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弹性环上的阻尼孔,产生节流损失,以提供支承的阻尼。本项研究从影响支承动力特性的各种因素着手,开展设计及试验验证。试验表明,该弹性支承既能起到良好的调频和减振效果,又能起到良好的定心作用。  相似文献   
477.
红外图像降质因素分析及增强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政清  杨华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6):11-13,43
在介绍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图像获取的基础上,对红外图像的降质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图像校正、滤波和增强等处理明确了方向。在对红外图像增强处理的效果评价方面,针对所掌握红外图像信息的完整性,分别就有参照图像的评价和盲图像的评价引入了不同的评价机制,从而为不同情况下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的有效性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8.
大变形柔性铰链的静刚度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变形柔性铰链可由弹性较大的橡胶材料制成,而橡胶材料的应变-应力关系不符合胡克定律,其关系可由应变-能量函数关系式导出,为此,采用Mooney-Rivlin模型对形变能量函数进行简化,通过适当选取材料常数的比值,对其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段线性化,导出圆角型柔性铰链在大变形时转角刚度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对近似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大变形柔性铰链构造扑翼式微型飞行器中的柔性胸腔,由转动电机作为驱动器,利用柔性铰链的变形实现翅膀的扇翅运动,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可有效增大扇翅角并提高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479.
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动力学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计算,回答在改型设计中“增装的液压泵与交流发电机对原型直升机传动链的扭转振动特性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阻抗匹配法进行分析,导出各子系统的动刚度表达式,对X型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原型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80.
水平力下板柱结构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水平力作用下板柱结构的等代梁应是变截面梁,与柱相交处的等代梁宽度比跨中的小;同时按刚度相等原则,给出了折算成等截面等代梁宽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影响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受扭构件的抗扭刚度与板的抗弯刚度的比值,并通过弹性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以这个比值作为参数的板柱结构内框架和边框架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