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航空   476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control over an oscillating NACA0012 airfoil is investigated. Flow actuation of a turbulent flow over the airfoil is provided by low current DC surface glow discharge plasma actuator which is analytically modeled as an ion pressure force produced in the cathode sheath region. The modeled plasma actuator has an induced pressure force of about 2 k Pa under a typical experiment condition and is placed on the airfoil surface at 0% chord length and/or at 10% chord length. The plasma actuator at deep-stall angles(from 5° to 25°) is able to slightly delay a dynamic stall and to weaken a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down-stroke motion. As a result, the wake region is reduced. The actuation effect varies with different plasma pulse frequencies, actuator locations and reduced frequencies. A lift coefficient can increase up to 70% by a selective operation of the plasma actuator with various plasma frequencies and locations as the angle of attack changes. Active flow control which is a key advantageous feature of the plasma actuator reveals that a dynamic stall phenomeno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surface plasma actuator with less power consumption if a careful control scheme of the plasma actuator is employed with the optimized plasma pulse frequency and actuator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 dynamic change in reduced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22.
动失速型非定常分离流的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动失速型非定常分离流的主动控制方法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二元平板模型中部安装一作振荡运动的主扰流板产生动失速型非定常分离流;在其上游的模型表现上安装另一控制用的振荡小扰流板,应用非定常流的相平均测压技术,研究前置小扰流板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两扰流板之间的运动相位差,可以显著影响并改变动失速型分离涡的强度和对流时间特性。在有利的控制相位下,涡的负压峰值最大可降低48%,涡  相似文献   
123.
动态失速风洞实验是一种非定常实验,其测量所得数据属于随机数据范畴。由于强迫振动频率范围较大,要从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除了做固定截止频率的模拟滤波外,还必须对其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数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只须对天平测量信号做数字滤波处理;滤波原则是仅需滤掉天平、支架、模型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分量,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实验强迫振动的各阶谐振信号。  相似文献   
124.
采用时频-小波分析法对某型发动机的八级轴流压气机级间压力信号的失速先兆及发展信息进行了分析,检验了失速时刻信号的奇异值。结果表明,在失速前的阶段,不同的频率段表现出不同的失速先兆成分。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对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的声学特征的描述,从非定常角度出发对旋转失速发作的原因及其声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轴流压气机非定常现象具有的时间尺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考虑旋转失速声学特性的开环系统控制的物理模型,对于揭示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机理以及进一步对旋转失速进行主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6.
李林刚  高浩 《飞行力学》1997,15(4):19-23
通过对推力矢量控制下飞机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定义了飞机机动的平衡区并进行计算,确定了推力矢量在低速机动中对飞机平衡特性的决定性影响,并与常规飞机的平衡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将以往用来分析飞机尾旋运动的分歧与突变理论(BATCM)推广到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平衡特性的计算中,确定了在不同的飞行状态及推力矢量系统配置下飞机过失速机动的平衡区。其结果有助于理解推力矢量系统的效用及其设计参数对飞机过失速机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7.
本文针对多发螺旋桨飞机的特点,推导出用于分析多发螺旋桨飞机动力失速动态特性的计算方程,并用此方程研究了此类飞机带动力的失速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飞行结论相符。 文中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螺旋桨飞机所特有的动力效应,因此较准确地反应了多发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失速特性。所以,它除了能分析多发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失速外,对于研究飞机动力失速的全数字实时仿真和研究失速/尾旋飞行模拟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8.
航空发动机先进控制概念和高稳定性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航空发动机控制概念和设计思想的发展趋势,着重分析说明了高稳定性发动机控制技术,高稳定性发动机控制技术的特点是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单个部件上,通过减小部件稳定裕度要求或扩大部件稳定性工作范围来提高部件的性能并实现系统收益。习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可以较精确地估算和适应发动机进气道畸变并进行实时控制,降低了对设计失速裕度的要求,提高了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9.
JL8飞机失速尾旋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JL8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状态、试飞试验和试飞结果。试飞结果表明,JL8飞机具有良好的大迎角特性及低速和高速失速特性。其正飞尾旋获得了三种模态,即“落叶飘”型非定常尾旋、非定常陡振荡尾旋和左均匀平尾旋;倒飞尾旋呈不稳定型态。而且各种尾旋都能成功地改出。另外,还评价了误操纵对失速和尾旋的影响。可供飞机大迎角和失速、尾旋特性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从飞机六自由度全量方程出发,计算、模拟了JJ-5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和各种改出尾旋的方法,对JJ-5飞机特技机动飞行及其相应的尾旋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把计算结果和试飞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飞基本上符合,结合计算机实时成像技术,对相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动态实时显示,显示结果直观、逼真,可望运用于有关尾旋飞行训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