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航空   435篇
航天技术   168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2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91.
采用第二代低阶面元法耦合自由尾迹预估修正法计算旋翼在轴流状态下的气动载荷。在计算中考虑桨叶的三维几何特性,采用矩形、三角形单位平面重构桨叶几何外形;桨叶尾迹采用全展尾迹,其中包括三圈自由尾迹(近尾迹)和四圈远尾迹;并利用桨叶翼型风洞试验数据对气动载荷进行粘性修正。通过和CFD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792.
复合材料整体化加筋壁板高速冲击损伤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兴瑾  许希武 《航空学报》2012,33(2):258-272
 以复合材料结构抗弹性能分析与设计为目的,根据纤维的线弹性假设和基体的粘弹性假设,推导了复合材料单向板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导出了高应变率下复合材料层板的一阶剪切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整体化加筋壁板高速冲击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引入界面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层间分层以及筋条与壁板间的脱粘损伤,结合Hashin失效准则进行筋条和单层板面内损伤识别,引入材料刚度退化,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加筋结构高速冲击的破坏过程及损伤特性.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有效性.探讨了筋条参数对高速冲击损伤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93.
文章首先在辐照条件下测试GaInP2/GaAs/Ge三结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确定了三结电池在轨道带电粒子辐照条件下的损伤特征。通过试验获得了在不同粒子辐照条件下电池电性能退化规律,由此确定了高能电子与质子辐照对三结电池损伤的等效参数,建立了三结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随位移损伤剂量的退化方程。在此基础上,以地球同步轨道服役的太阳电池为例,计算了电池在轨等效位移损伤剂量,并对三结电池的在轨服役行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94.
高精度航天器微振动力学环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高精度航天器由于其指向精度和分辨率水平极高,需要考虑微振动的影响。文章给出了微振动的定义,分析了微振动特性、国外研究现状、建模特点及方法,总结归纳了高精度航天器星体内部的主要扰动源。给出了反作用轮、斯特林低温制冷器、星载敏感器以及太阳翼等典型扰动源扰动的时域或频域模型及微振动隔离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从系统层面评估了微振动对高精度航天器性能的影响,可供高精度航天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95.
对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分流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对PWM,S3R和S4R三种开关分流调节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原理分析,比较总结各自的技术特点。并对S3R和S4R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S3R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计算,对S4R技术典型工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实验验证。同时对三种开关分流技术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796.
This paper examines high resolution (ΔE/E = 0.15) photoelectron energy spectra from 10 eV to 1 keV, created by solar irradiances between 1.2 and 120 nm. Th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rom the FAST satellite at ∼3000 km, equatorward of the auroral oval for the July–August, 2002 solar rotation. These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solar irradiance observed by the Solar EUV Experiment (SEE) on the Thermosphere Ionosphere Mesosphere Energetics and Dynamics (TIMED) satellite and fluxes calculated using the Field Line Interhemispheric Plasma (FLIP) code. The 41 eV photoelectron flux, which corresponds to solar EUV fluxes near 20 nm, shows a clear solar rotation variation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UV flux measurements. This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41 eV photoelectron flux could be used as a check on measured solar EUV fluxes near 20 nm. Because of unexpected noise, the solar rotation signal is not evident in the integral photoelectron flux between 156 and 1000 eV corresponding to EUV wavelengths between 0.1 and 7 nm measured by the SEE instrument. Examination of daily averaged photoelectron fluxes at energies between 25 and 500 eV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hotoelectron spectra in response X and M class flares. The intensity of photoelectrons produced in this energy region is primarily due to two very narrow EUV wavelength regions at 2.3 and 3 nm driving Auger photoionization in O at 500 eV and N2 at ∼360 eV.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and daily averaged electron fluxes shows that the HEUVAC model solar spectrum used in the FLIP code does not reproduce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in photoelectron intensity. In principle, the 21 discrete photoelectron energy channels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olar EUV fluxes at 2.3 and 3 nm inferred from broad band observations. In practice, orbital biases in the way the data were accumulated and/or noise signals arising from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longitudinally restricted sources of ionization complic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797.
本文在介绍太阳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分析河北农村住房情况、家庭规模、收入水平和能接受的新房造价,设计了符合河北农村现状的单层被动式太阳房,并进行了相应的热工计算和造价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显著增加造价的前提下,节能率均达到了70%以上,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论证了被动式太阳房在河北农村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8.
零重力试验装置对太阳翼展开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建立了太阳翼与展开试验装置的联合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仿真得出摩擦、横导轨质量、横导轨变形是影响展开时间和展开末角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试验装置的改进建议,即采用空气轴承减小摩擦,横导轨使用密度小、模量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99.
太阳震荡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太阳光强度和光谱线心波长的剧烈变化,通过探测太阳光强度和光谱线心波长并记录时间,可以获得直接接收的太阳光到达时间和经天体反射的太阳光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间延迟,可以利用时间延迟作为量测量提供航天器的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震荡时间延迟量测的自主天文导航方法;建立了基于时间延迟的隐式量测模型,并应用了IUKF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导航方法,应用在转移轨道上的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分别约为3.55 km和0.077 m/s,环绕轨道分别为1.76 km和1.57 m/s。同时也研究了3种因素对导航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0.
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与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电偶测温、气壁红外测温及燃油样品裂解度测量等多种手段,在DJ-21电弧加热器上进行了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进行了共计19次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试验高状态对应平均热流为1.6MW/m2,低状态对应平均热流为1.1MW/m2;用于冷却的燃油质量流率为1.84~5.8g/s.为了反映冷却面板热流密度分布,以喷管三维流动计算结果作为输入条件,将计算得到的热流密度与试验测量的冷壁热流密度比较,用以确定流场计算方案、流场切取方案和热流密度计算方案.发展了冷却面板稳态准三维热分析程序,将等效热流对应的冷壁对流换热系数和燃气总温作为高温燃气侧的边界条件.使用热分析程序完成了相应的计算.通过试验与计算数据对比研究,表明热分析计算的可信性.试验验证了冷却面板的设计与加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