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航空   755篇
航天技术   160篇
综合类   176篇
航天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某轴对称超声速进气道,在不同幅度和频率的出口扰动压强下的进气道内结尾正激波的运动情况,得出了进气道内结尾正激波运动特性和扰动压强的频率和幅度的关系。在计算中,本文采用了多块结构化网格,控制体积的界面无粘通量采用三阶迎风格式插值获得,同时采用了minmod通量限制器,以确保在激波处的解的物理特性;扩散通量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插值获得。定常计算采用当地时间步法,非定常计算采用双时间步法。离散的代数方程采用交替方向迭代法求解。  相似文献   
32.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   
33.
飞机支柱式起落架落震仿真及缓冲器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支柱式起落架缓冲器的各个参数,包括缓冲支柱的初压力、初容积、油孔面积、活塞面积、缓冲支柱行程等。介绍起落架落震时缓冲器轴向载荷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飞机型号利用初始参数通过AD-AM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以起落架缓冲器的油孔面积作为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给出最优值。  相似文献   
34.
在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与喷丸表面强化技术比较分析之后,表明航空发动机叶片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后,能显著增加叶片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性能,并且其效果优于喷丸表面强化技术。  相似文献   
35.
激光冲击残余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模拟激光冲击残余应力场的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预测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厚、薄靶材经激光冲击后表面以及内部的残余应力场分布.模拟过程中,考虑材料高应变率(106s-1)下的力学性能和激光诱导冲击波的精确加载,分析激光功率密度、激光光斑尺寸、激光脉宽、激光冲击次数、激光单面与双面冲击等激光冲击参数以及初始残余应力等因素对不锈钢靶材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X射线衍射法测量值吻合较好.在有初始残余拉应力(250MPa)存在的情况下,激光冲击仍能使304奥氏体不锈钢靶材形成残余压应力层,说明激光冲击工艺可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构件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  相似文献   
36.
激波风洞重模型气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激波风洞上进行气动力试验时,风洞启动时巨大的冲击载荷使模型-天平受到充分的激励,从而形成惯性干扰力,并与真实气动力混杂在一起,甚至完全覆盖气动力,降低了试验精准度,使得试验模型的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CARDC-dia.2米激波风洞进行大、重模型的压电天平气动力试验研究情况,包括天平设计、天平校准、惯性补偿和风洞试验等几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试验模型质量可从过去的500g增加到8kg,模型长度可达1m。从而提高了激波风洞测力试验能力,能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37.
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离段是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双模态和模态转换的一个重要部件,同时,它把进气道和燃烧室隔离开,以防止燃烧室工作对进气道干扰,引起进气道不启动。由于隔离段内气体流动的复杂性及其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隔离段内的流动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隐式TVD格式,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近壁面采用非平衡壁面函数方法处理,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对隔离段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出口反压、来流马赫数对隔离段内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金属板料激光冷塑性弯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激光冲击波来成形金属板料是塑性成形领域刚刚出现的新技术,同激光热应力成形和传统的机械喷丸成形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文章在分析了成形机理的基础上,用短脉冲(ns级)的强激光(GW/cm2)对LY12CZ航空铝合金材料进行了初步的激光冲击变形实验,探讨了冲击轨迹为直线情况下,激光脉冲能量、冲击次数、板料的厚度等对板料成形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板料变形量随激光能量的增大而变大,随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平缓;随板料变形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9.
本文给出M_∞=7.8和6.72,Re=3.5×10 ̄7/m和5.4×10 ̄7/m气流绕迎角为20°、30°和35°尖前缘翼运动时,平板锥型干扰区的壁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结果表明:(1)平板锥型干扰区的特征几何尺度与无粘激波角β_0和翼迎角α相关,而壁面压力和热流率的峰值与法向马赫数M_n相关。(2)翼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由于受拐角涡影响,前者在翼根部呈波谷状,而后者呈波峰状,影响尺度与翼前缘处来流边界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40.
超声速气流与反向射流的混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反向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对反向射流混合加热方案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空气和氢气燃烧混合物作为超声速载气流,常温下的空气作为反向射流。将混合前后流场的温度分布作为衡量载气流与反向射流混合效果的标志。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均匀度随混合距离的增加而提高;反向射流的喷射角度在40°角附近时混合均匀度最佳;增大反向射流初始压力可有效提高反向射流与载气流的流量比,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