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354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旋转半受限单孔冲击局部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热膜法测量局部换热系数Nu,对旋转条件下半受限冲击射流的换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冲击雷诺数Re(20 00035 000)和旋转数Ro(00.003 441)等参数,讨论了旋转状态对半受限单孔冲击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显著影响了冲击靶面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在实验工况范围内,靶面局部(平均)Nu数均是先随着旋转数Ro的增加而增强,后又随着旋转数Ro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还观察到同静止情况相似,旋转条件下半受限冲击射流的冷却效果也是随着冲击Re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分岔理论的轴流式压气机旋转失速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旋转失速是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种基本气动不稳定工作现象, 首先通过对Moore-Greitzer压缩系统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岔分析, 发现旋转失速是由亚临界的音叉分岔所造成;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岔理论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算法, 采用压气机压比作为输入测量信号, 节流阀位置作为输出激励信号;最后采用分岔软件AUTO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算法使得音叉分岔由亚临界转变为超临界, 从而消除了旋转失速迟滞环, 以及扩大了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此外, 由于控制系统仅仅需要一维布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 因此同时具备了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流量变化对中心进气旋转盘平均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实际中心进气的气冷涡轮盘被简化成中心进气外缘加热的旋转盘模型, 以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旋转盘附近冷气在非定常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主要是冷气量对盘面温度和盘面的平均努赛尔特数的影响。转盘的有效半径为 400mm,最大转速为 3000r/ min,加热功率为1000W。实验结果表明: 盘缘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中心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流量的改变, 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亦随之发生较快的改变; 某一工况下对转盘进行加热, 稳定后, 停止加热, 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从一个很大的数值逐渐减小, 然后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涡轮叶片内部径向出流的矩形冷却通道出口节流及安装角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模型为带叉排扰流柱阵列的矩形直通道。为了研究通道出口节流面积比的影响, 共采用了3个模型, 其通道出口面积 A0 与通道本身的横截面面积 A之比分别为 0.067,0.38和 1.0。为了研究矩形通道的安装角 α对旋转通道的传热影响, 采用了 α分别为0和 20度的两个模型。实验考察了雷诺数 Re和转动数 Ro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机械系统人机界面优化匹配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给出了机械系统人机界面优化匹配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建立了机械系统人机界面优化匹配的多维组合式仿真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台架、仪表板、台面、底座及其它附件组成,在不变换试验台主体的情况下,可对多数机械系统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匹配模拟仿真试验.应用层次分析法模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构建方法库和模型库.通过该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较好地完成初始方案的优化,即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16.
直升机旋翼桨叶动态RCS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少波  熊峻江 《航空学报》2006,27(5):816-822
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对直升机动态旋翼的RCS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研究,即不仅考虑旋翼的旋转运动,而且还考虑桨叶的变距、挥舞和桨盘倾斜等引起RCS的动态效应。以NACA0012为翼型的直平翼作为直升机旋翼桨叶,建立旋翼桨叶的几何模型,采用物理光学和等效电磁流法,计算各种运动情况下旋翼RCS的时域曲线,然后,用准静态法计算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多普勒频谱,最后,对连续的瞬时频谱进行时间-频谱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7.
旋转对光滑U形通道内换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从6100~25100,旋转数从0~0.26的范围内,实验研究了旋转对光滑U形通道的换热特性的影响。通道长度与水力直径的比值为23,通道平均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的比值为24。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通道局部努塞尔数随雷诺数增加而增加,但其沿程分布规律基本不变。旋转状态下,第一通道前后缘换热差异随旋转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第二通道中正好相反。旋转对第一通道中部转静努塞尔数比的影响最大,而弯道效应则主要影响转弯段及第二通道上游的换热。   相似文献   
118.
对旋风机对旋叶轮级间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方法对对旋风机对旋叶轮级间流场进行了研究。在改变级间间隙和前后级转速的情况下,采用五孔探针对级间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行了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前后级动叶加功量的分配在对旋风机的气动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分配可以通过转速的匹配来实现;在气动设计中,应增加对旋叶轮级间间隙的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19.
旋转系下的实时压力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航空发动机旋转盘表面的压力测量需要压力传感器与旋转盘一同旋转,因此压力传感器在感受测点压力的同时,其感压膜片还将受到旋转离心力的影响。为了能使压力传感器能反应真实被测点的压力值,在旋转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的实时标定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利用空气柱在离心力场中的理论压差给出了旋转状态下的标准压力,进而对传感器进行了实时标定。   相似文献   
120.
旋转蛇形通道内冷气流动和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具有近真实发动机参数的涡轮叶片蛇形内冷通道,数值模拟了旋转状态下光滑、前后缘带肋及环肋结构的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对比分析了其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带肋通道各面换热均明显好于光滑面通道;旋转对各通道进气段的影响比出气段明显;哥氏力在环肋通道中产生了最为强烈的截面二次流;光滑通道出气段换热受弯管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