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145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58篇
航天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51.
Ceramics can keep thei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up to 2 000℃ or higher.In this paper,A model to predict ultimate strength of 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 brittle matrix composites is developed.A statistical theory for the strength of a uni-axially fiber-reinforced brittle matrix composite is presented.Also a semi-empirical frictional heating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situ interfacial shear in fiber-reinforce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was improved.Local uneven fiber packing variation as well as uneven micro-damage during fatigue can be expected to have effects on the composites:generation of frictional heating,thermal gradients,and residual stresses around local fiber breaks.This study examined those engineering interests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52.
SMARC变形控制及神经网络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材料层板中偏离中性层的位置铺设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然后通电加热镍钛丝,使其在形状回复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回复力,从而使层板结构发生弯曲变形.由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非线性以及合成的智能材料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形状变化规律都非常复杂,尝试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以可控参量(电流强度)为输入变量、易测参量(稳态挠度)为输出变量的模型,所建模型的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符合得较好,相对误差小于9%.   相似文献   
53.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率是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配筋率的变化会使粱的承载力和受力性能都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对比,对新旧规范的取值调整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加深对新规范的理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4.
论述了反复荷载下分析、计算普通钢筋混凝土及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采用等效单轴应变的增量正交异性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和反复荷载下应力应变关系的“焦点模型” ,编制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 ,基于四个混凝土边节点的试验结果 ,对钢筋混凝土和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对比分析 ,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5.
烧蚀材料与耐烧蚀酚醛树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烧蚀材料的概况,介绍了航天飞行器和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的三种隔热方法。烧蚀法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纤维增强塑料作为烧蚀材料在吸热效果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文中对烧蚀材料的类型,使用原则和评价方法作了说明。对烧蚀材料中的高聚物的烧蚀性能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具有较好的综合烧蚀性能。对检索到的烧蚀酚醛树脂的文献作了分类和简要介绍,说明了烧蚀用高聚物的发展方向及作者本人在烧蚀酚醛树脂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6.
膨胀剂和纤维及其复合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快冻法研究了铝酸盐膨胀剂(A lum inate expans ive agen t,AEA)、钢纤维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H ighe lastic ity m odu le po lyethy lene fiber,HEM PF)及其复合对双掺硅灰与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H igh perform anceconcrete,HPC)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等级C 80的非引气HPC具有较好的抗冻性,但是其抗冻性对养护环境的相对湿度(re lative hum id ity,RH)具有敏感性。AEA和HEM PF对HPC的抗冻性存在负效应,钢纤维则对HPC的抗冻性存在正效应。在改善HPC抗冻性及其对养护环境湿度的敏感性方面,AEA和钢纤维复合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AEA和HEM PF复合。AEA和钢纤维的综合效应可以保证HPC的抗冻融循环次数不低于750次,在30%RH环境养护时的抗冻融循环次数能够达到标准养护时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7.
孔凡峰  曹志远 《强度与环境》2002,29(3):17-25,37
基于平截面假设和ERP/RC复合截面各组份材料的强度理论,推导并给出FRP包覆RC截面的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为实验研究与工程实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12):336-356
In comparison to the traditional fixed-angle trajectory, the variable-angle trajectory has a greater design space. However, it is a challenge to determine which common design curve structure i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mechanical performance. This work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design curves such as fixed-angle curve, linear curve, arc curve, sine curve, Bezier curve, and cubic polynomial curve trajectories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laminates, including vibration modal performance and buckling performance. Genetic algorithm and improved NSGA-II algorithm are then used to optimize various curve structures. The results are confirmed utilizing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CF)/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 laminates made by robotic fiber placement experiments.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differ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curve design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The optimization of variable-angle structure wi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input variables is achieved. Meanwhile, a full-process angle-variable laying software platform from trajectory planning (CA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to manufacturing (CAM) is developed for facilitating the fiber placement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59.
悬臂边界下纤维增强复合薄板固有频率计算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悬臂状态下纤维增强复合薄板的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及验证.首先,针对纤维增强复合薄板的结构特点,考虑了纤维方向的影响,对其进行了理论建模.然后,基于正交多项式法来表示振型函数,并通过Ritz法对该类型复合薄板的固有频率进行求解.最后,搭建了该类型复合薄板结构的固有特性测试系统,并以TC500碳纤维/树脂基复合薄板为例,对其固有频率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正交多项式法的纤维增强复合薄板固有频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2%~9.7%之间,进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0.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涡轮轴结构承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实现对该类复合材料部件结构完整性的设计分析,以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4种细观力学模型计算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RVE(代表体积元)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作为输入,建立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与对比分析不同材料方案下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量及承扭能力,当纤维体积分数一定时,方案4的变形量最小,方案2的临界屈曲转矩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