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95篇
航天技术   49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的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液体粘性软启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建立了液体粘性制动器的粘性制动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片间隙、粘性转矩以及摩擦片转速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粘性转矩的变化取决于摩擦片转速和摩擦片间隙趋近0的速度.当采用不同的摩擦片间隙变化规律时,随着该间隙的减小,相应的粘性转矩和运动摩擦片转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42.
行星齿轮传动的功率分流动态均衡优化设计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袁茹  王三民  沈允文 《航空动力学报》2000,15(4):410-412,418
本文研究了浮动件支承刚度对行星齿轮功率分流动态均衡性的影响,引入功率分流动态不均衡系数Kc和动载系数 Kd,定量地描述了不同支承刚度下功率在各行星齿轮间分配不均衡程度和啮合动载荷波动程度。以浮动件支承刚度为设计变量,使 Kc和 Kd 达到极小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 2 K -H行星齿轮传动进行了动态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优化后的行星齿轮传动不仅固有频率有所降低,而且在工作转速附近,功率分流不均衡及动载荷皆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43.
为揭示立式捏合机桨叶几何结构参数与混合釜流场之间的关系,以1 L两桨立式捏合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ANSYS Fluent 14.5软件对立式捏合机进行了三维模型仿真研究,分析了桨叶结构参数(桨桨间隙、桨叶螺旋角)的改变对混合物料挤压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桨桨间隙可减小桨叶对混合物料的挤压应力和剪切应力,空心桨螺旋角分别为40°、45°、50°,桨桨间隙由1.0 mm增加到3.0 mm,挤压应力、剪切应力分别平均减小了82.4%、57.23%;增大桨叶螺旋角可增大桨叶对混合物料的挤压应力和剪切应力,空心桨间隙分别为1.0、2.0 mm,桨叶螺旋角由35°增加到55°,挤压应力、剪切应力分别平均增加了92.8%、55.7%。  相似文献   
44.
常正  金秀芬  马建 《航空工程进展》2011,2(3):273-275,297
飞机起落架的摆振严重影响着乘员的舒适度以及机体、起落架的使用寿命,因此起落架摆振是飞机结构动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摆振的最初理论基础出发,全面阐述了摆振产生的机理和防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综述了国内外飞机起落架摆振研究的概况和最新进展;从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起落架摆振验证的验证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5.
46.
Debris discs around stars were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RAS) in 1983. For the first time material orbiting another star than the Sun, but distinct from a circumstellar envelope, was observed through its far infrared emission. This major discovery motivated astronomers to investigate those discs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IRAS data, using ground-based telescopes for the hunting of exoplanets, developing several projects using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and now exploiting the ISO Data Archive (IDA).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main ISO results, statistical as well as individual, on debris discs in orbit around pre-main-sequence and main-sequence stars. Based on observations with ISO, an ESA project with instruments funded by ESA Member States (especially the PI countries: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ISAS and NASA.  相似文献   
47.
Cassini radio science investigations will be conducted both during the cruise (gravitational wave and conjunction experiments) and the Saturnian tour of the mission (atm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occultations, ring occultations, determinations of masses and gravity fields).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rument, which consists of a portion on-board the spacecraft and another portion on the ground, including the use of the Ka-band signal in addition to that of the S- and X-bands, open opportunities for important discoveries in each of the above scientific areas, due to increased accuracy, resolution, sensitivity, and dynamic range.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5 with a corrected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8.
针对封闭差动齿轮系统在减振降噪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从传动系统运动分析的角度出发确定其振动传递路径并分析各路径贡献度的研究方法。以齿轮啮合时产生的时变啮合刚度和误差等效位移作为内部激励,分析封闭差动齿轮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基于功率流法分析各振动传递路径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接受结构输出轴、差动级太阳轮和封闭级行星轮在最大共振频率下对应的最大共振幅值分别为14 010、3 314 (m/s2)/Hz和95 180 (m/s2)/Hz;包含封闭级内齿圈和输出轴的路径4在差动级外啮合激励、差动级内啮合激励、封闭级外啮合激励和封闭级内啮合激励对应的振动传递路径贡献度百分比分别为777%、775%、786%和699%,封闭级内齿圈和输出轴在封闭差动齿轮系统振动传递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核反应堆空间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核反应堆空间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美国最早研究的SNAP-8系列,可提供多种组合输出的SP-100布雷顿能量系统,应用于火星表面的核反应堆MSR系统等;俄罗斯和日本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应用的核反应堆。重点对空间核反应堆的堆型、堆芯冷却方式、热电转换方式、废热排放方式、辐射屏蔽模式等进行比对分析。结合月球基地能源系统的应用背景,对实现核反应堆空间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如发射安全技术、无人自主管理技术、空间低重力环境适应性及辐射防护技术等,可为我国未来空间探测任务的能源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0.
随着精确着陆技术的发展,探测器在行星表面可到达的地区形貌状况越来越复杂。为了保障着陆的安全性,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需要结合敏感器信息对视野范围内的着陆区形貌进行评估分析,从而选取出最适宜着陆的地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选取思路,并设计出着陆点选取的参考指标,通过对形貌以及燃耗的评估,实时选取安全着陆点。MATLAB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快速选取过程和遍历选取过程,该方法均能够在两种过程中有效选取出满足要求的着陆点,从而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