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38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星敏感器结构设计与安装过程会产生多种误差,主要误差源有星敏感器像平面主点误差、主距误差、倾斜误差与旋转误差,这些误差影响了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的精度。本文根据星敏感器的误差模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星敏感器在轨标定方法。在已知含有误差的像平面的基础上,构造一个虚拟的像平面。当粒子群优化算法使含有误差的像点投影到虚拟像平面上的坐标与无误差时像点的坐标一致时,再利用Quest解算出三轴姿态角求得两个像平面之间的姿态矩阵,得出两像平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精度较高且比较稳定。这种方法与传统标定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依靠陀螺信息,原理简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空间站作为近地空间的大型平台,具备长期飞行与空间科学探索能力.随着在轨任务的不断增加,高效空间站在轨运行管理成为挑战性的难题.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空间站在轨运行逐步向智能化发展,航天器在轨运行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在轨智能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健康管理、任务规划与调度、任务操作和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以期对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智能在轨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3.
使用2009至2020年某卫星控制分系统质量案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在轨卫星控制分系统技术风险等级预测模型。挖掘历史相关数据,建立在轨卫星控制分系统风险评价体系。排除风险源中的冗余信息,将重要信息数据离散化后,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最终得到在轨卫星控制分系统风险等级预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可准确有效预测在轨卫星控制分系统风险等级,为卫星在轨风险控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4.
刘冰雁  叶雄兵  周赤非  刘必鎏 《航空学报》2020,41(5):323630-323630
针对开展在轨服务前的资源分配非线性多目标优化问题,构建复合服务模式下的在轨资源分配模型,基于对DQN (Deep Q-Network)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改进,提出了一种在轨服务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能够应对同时包含"一对多""多对一"的复合服务模式,并在满足预期成功率的前提下优先分配重要服务对象,兼顾资源分配综合效益和总体能耗效率,达到了以期望成功率、较少资源投入尽快完成任务的综合目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DQN方法能够在任务执行前依据服务对象重要程度自主分配航天器资源,收敛速度快、训练误差低,在分配效益和总体能耗的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5.
文章对一种基于卫星敏捷特性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国外文献通常将此种方法称之为"Side-slither calibration method")进行了原理介绍,并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在轨辐射定标方法的优点,然后介绍了该方法目前国外已有的应用实例。最后对基于Side-slither定标方法的在轨定标工作进行过程中地球自转、地面场景、卫星平台、光学系统等因素对定标效果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对基于Side-slither定标方法的定标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空间非合作目标消旋技术研究现状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开展在轨服务、轨道清除等需要在轨捕获任务的顺利实施,在捕获前一般需要对非合作目标进行消旋。系统调研了国内外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消旋方案,并将其分为基于能量转移和基于能量损耗的两种方案。在对两类方案的具体原理及操作过程与关键技术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概括了各方案的特性及其适用场景,分析了未来空间非合作目标消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
针对惯导平台系统自标定试验中的连续旋转路径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搜索算法.在此基础上,应用D最优设计方法对平台系统重力场连续翻滚测试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了数值求解算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刘辉  张恽  董帅 《遥测遥控》2020,41(1):45-51
以16位MSP430CPU为核心,通过可编程增益模数转换器AD7715的应用,实现涵盖超低温度在内的全量程温度测量。利用AD7715自带的校准功能,消除增益与零点的漂移和误差,设计出免于调试、可完全互换的铂电阻测试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通过不同温度段温度--电阻函数,解决温度精确计算的难题。测试结果表明:智能铂电阻温度变换器可以与各不同温度段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匹配,通过简便的传感器校准特性输入设置,消除通用传感器特性造成的误差,获得更高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59.
由于卫星发射前后以及在轨运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恒星相机参数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下降.将多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应用于恒星相机的在轨检校.在利用该方法检校时,实验发现检校结果的精度受到参与检校的恒星影像上星像点分布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凸包面积百分比准则,该方法自动选取分布较好的影像用于检校,有助于提高检校精度.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后方交会进行恒星相机在轨检校时,利用凸包法选取的影像片进行检校的精度明显优于未选片时检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面向航天器在轨加注的地面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近年来航天器在轨加注的相关研究,着重对其地面模拟试验技术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国外相关地面模拟技术进行了综述,其次对一种新型地面模拟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由气浮平台、航天器模拟器、光学测量系统、地面控制系统、自主对接和流体加注机构等组成,不仅能演示航天器在轨加注任务的全过程,而且能完整演示自主对接与分离、流体传输与控制、导引测量与推进等在轨加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