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航空   980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214篇
航天   6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是长春 《航空学报》1988,9(6):299-302
 湍流摩阻系数的计算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计算时所依据的公式多为半经验半理论的结果,如Karman公式,Van Driest公式和Prandtl公式等。这些公式是以隐函数给出的,给计算带来不便。但是不难发现,这类公式经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化为统一形式的超越代数方程,这种方程没有有限形式的解析解,本文给出了一种近似解析解。根据这种方法除了导出上述公式的显式表达式外,还对White公式作了修正。当然解超越代数方程最根本的方法是迭代法,本文对此也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平板上钝缘舵在超声速绕流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平板上的直立钝缘舵在M_∞=1.79、2.04和2.50的条件下,研究了该平板干扰区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着重讨论了钝缘直径、舵面迎角和来流马赫数对主分离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分析了该类三维分离在性态上更强地依赖于无粘流动特性。此外,还对分离区内的二次分离发展过程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3.
张军华  王中豪  胡斌  邓爱明  赵庆军 《推进技术》2019,40(12):2743-2751
短螺旋型燃烧室的头部轴线沿发动机周向与发动机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可以在保证燃烧效率不变的条件下有效缩短燃烧室轴向长度。短螺旋型燃烧室流场的最大特点是旋流流动单侧受限。为了研究头部安装角α变化对燃烧室旋流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数值方法对短螺旋型燃烧室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α变化,旋流器下游旋涡依次出现对称环状、马蹄状、环状结构;随着α增加,气动边界逐渐出现并抑制旋流的周向扩张,导致流场出现不同的旋涡结构;不同α下的切向角动量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但α为35°和45°时,气动边界在非受限侧出现并对旋流产生约束,角动量衰减变慢;当α为0°,15°,35°,45°时,燃油液滴依次集中分布在旋流器下游两旋涡边缘、侧壁面和头部端壁、非受限旋涡边缘。本文研究了不同α下的旋涡结构及气动边界沿轴向的演化过程,为短螺旋型燃烧室进一步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碳纤维三向编织物(triaxial woven fabric,TWF)作为增强材料,与柔性基体材料硅橡胶复合,制成兼具一定柔性和刚性的复合材料壳膜结构,用于卫星天线反射器,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可展开天线实现方案。采用复合材料细观方法,对碳纤维增强硅橡胶TWF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研究。首先由纤维和基体的材料特性得到均质纤维束的材料特性;接下来考虑纤维束交织情况(起伏波动)建立由纤维束组成的单胞实体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单胞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均匀化分析,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最终得到等效的均质材料特性;为满足天线反射器高性能需求,分析了碳纤维种类、纤维体积分数对单胞等效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该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可以为其未来应用于大型高精度可展开天线反射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实验成功发展了一种生成大振幅稳定条带的有效方法,即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条带控制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实验在水洞中进行,以零压力梯度平板边界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泡时间线法观测引入条带前后人工激发转捩边界层中扰动发展变化,分析条带对转捩的控制效果及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展向离散抽吸方法生成的稳定条带最大振幅可达28.4%U(U为自由流速度);实验中引入的宽度14和28mm的稳定条带都能起到抑制转捩的作用;条带振幅越大、宽度越窄,抑制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为探索降低水/空气中航行器摩阻的新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6.
Hippocampal place cells are thought to form the neural substrate of a global cognitive map. However, in multicompartment mazes, these cells exhibit locally repeating representations, undermining the global cognitive map view of place cells. This phenomenon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 repetitive layout of these mazes, but still no hypothesis adequately explains it. Here, we use a boundary vector cell (BVC) model of place cell firing to model the activity of place cells in numerous multicompartment environments. The activity of modeled place cells bears a striking resemblance to experimental data, replicating virtually every major experimental result.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BVC model and indicate that locally repeating place cell firing could result purely from local geometry.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重型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叶片在高雷诺数工况下的气动性能,基于Gamma-Theta转捩模型的雷诺时均方程对某可 控扩散叶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对比不控制马赫数与控制马赫数,分析高雷诺数对可控扩散叶型气动性能及转捩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控制马赫数条件下,在零攻角时,雷诺数从7×10 5 增大为9×10 5 ,总压损失增加了约391.95%;在高雷诺数工况下随 着雷诺数的增大,叶片流动损失不断增大,叶片可用攻角范围减小,同时在叶片吸力面出现激波,干扰转捩的产生。在控制马赫数 条件下,当Ma=0.6时,在零攻角工况下,雷诺数从8.2×10 5 增大为1×10 7 ,总压损失减小了约38.98%,吸力面转捩起始点从4.78%弦 长处前移至1.11%弦长处;在高雷诺数工况下,叶片流动损失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不断减小,吸力面转捩位置前移。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究前缘钝化、化学非平衡效应对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性能及出口温度边界层分布的影响,采用热完全气体、化学非平衡气体两种模型对不同顶板、唇口前缘钝化半径下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基准进气道,钝化后进气道上壁面温度边界层厚度较大,下壁面温度边界层厚度较小;在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下,顶板前缘钝化半径(R1)>2mm时进气道的顶板附近和分离区内离解反应较为明显,唇口前缘钝化半径(R2)>2mm时进气道的唇罩、唇口板附近离解反应较为明显;当钝化半径≥4mm时,两种气体模型下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静温的相对变化量绝对值大于0.5%,有必要考虑化学非平衡气体效应对进气道出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王子运  谭慧俊  张悦 《推进技术》2022,43(3):112-121
为了研究外压式进气道处于临界工况时结尾正激波同时与压缩面和侧板上边界层的相互干扰,专门设计了三组具有不同前伸长度侧板的简化构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侧板边界层厚度对正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没有侧板边界层参与干扰时流动呈现较好的准二维特性,但当侧板边界层参与干扰后将形成较强的角区干扰结构,该角区三维干扰结构与对称面上的准二维干扰结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波系的空间形态也将由“准二维λ波”结构变为“双λ波+角区压缩波”结构,波系形态的改变则进一步导致壁面回流区分布以及摩擦力线拓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轴编碳/碳(C/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热结构性能,开展了2800℃超高温载荷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实验,表征了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高温失效形貌;提出了立方体单胞和正六棱柱单胞的温度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算法和预测复合材料等效热结构参数的方法,在材料属性各向同性正六棱柱单胞模型上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了轴编C/C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计算了复合材料随温度载荷变化下的等效热结构参数,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开展的轴编C/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拉伸实验,可以得到复合材料在2800℃载荷下复合材料的等效刚度值,同时分析了轴向试件和径向试件的高温失效机理,径向试件的纤维束拉伸强度对复合材料的径向拉伸强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应用位移以及温度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随温度载荷变化下复合材料的等效热结构参数,得出复合材料在横向满足近似各向同性的特性,预测结果表明只改变温度参数下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不会发生改变。提出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编织复合材料的热结构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