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航空   926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139篇
航天   12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发动机故障诊断的主因子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作民  孙春林  林兆福 《航空学报》1993,14(12):588-595
提出了发动机故障论断的主因子模型。这是一种基于故障方程的参数诊断方法。主因子模型能够利用较少的测量参数对较多的故障类型进行论断,可以有效地克服故障方程病态的影响,保证诊断结果具有高的精度和信度,并提供诊断结果可靠性的评价信息。文中给出了主因子模型的基本理论、主因子模型的最优实用算法及其算例以及对于JT9D发动机的24个故障样本的验算结果。理论和实际考核表明主因子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82.
翼型喷气增升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飞行器升力面下表面喷气的增升作用。数值模拟的出发方程是N-S方程,格式为Beam-Warming格式的改进型。模拟结果表明:喷气增升主要是通过改变上、下翼面的压力分布实现的。在一定范围内升力随气流出口速度增加而加大,气流出口速度超过一定值后升力开始下降。喷口位置后移增升效果较好。单一增大气流出口压力时增升效果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83.
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东 《航空计算技术》2004,34(4):108-110,114
针对航空电子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了某航电分系统控制管理计算机软件的特征和要求,结合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需求,提出利用航电分系统设计开发试验平台,通过总线上的故障注入和数据采集方法,实现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984.
对两相邻激励器同时工作情况下合成射流控制宏观低速流流动进行了数值分析,讨论了两个激励器之间的相位差、频率比、幅值比等参数对主流偏转角度的影响,并将单激励器与相邻激励器对主流的矢量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相邻激励器对主流的控制效果优于单激励器;激励器相位差存在最佳值;在所取算例中,相邻激励器频率最佳比为1∶1;大的幅值比可明显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85.
飞机起落架作为飞机唯一的支撑结构,是不可或缺的飞机部件,而轮胎作为飞机起落架的重要部件,在飞机起飞、降落到滑跑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和摩擦力,从而可能导致轮胎爆破的事故发生,也可能引起轮胎的空气喷流效应,导致其空气喷流效应影响范围内的液压管路破坏。而液压管路的破坏将会导致飞机液压能源系统和与之相关联的液压设备非正常工作,进而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在进行喷流模式下的液压管路的强度计算时,由于该模式下轮胎爆破产生的喷流是瞬间的、巨大的,因此计算其喷流载荷是非常困难的。针对该模式下提出一种喷流载荷拟合方法,并将拟合后的载荷加载到管路的有限元模型中,从而计算出液压管路的强度,为轮胎爆破下喷流模式的液压管路计算提供了工程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过程,建立支持外部管路设计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框架。该系统框架采用包含设计层、服务层和资源层的分层结构,每一层分别用不同类型的Agent完成其功能。然后讨论了在此框架下的管路设计流程。该系统框架不仅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对类似的复杂设计系统也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7.
喷口加齿湍射流增强混合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欣  姜楠 《航空动力学报》2006,21(5):884-890
实验测量了圆湍射流和不同数目加齿射流流场速度信号,用标准κ-ε模式对实验中对应条件的湍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喷口不同数目加齿对自由湍射流多尺度湍涡结构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加齿改变了湍射流多尺度涡结构能量的空间分布,将射流中心线位置的能量向边界输运.此外,加齿对近场齿尖位置涡结构具有破碎作用,而且在不同流向法向位置还会引起涡的合并和卷吸.  相似文献   
988.
合成射流对圆柱绕流流固耦合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林  杨林  王海博  张力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2):2529-2538
利用合成射流对钝体绕流流动特性及流致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成射流动量系数的增加,对圆柱涡激振动的抑制效果越好。随着射流位置从后驻点移向前驻点,圆柱尾流涡脱模态呈现出柱体背流面附着对称涡的定常状态-过渡状态-反对称2S涡脱落模式的演变过程。圆柱双自由度振动轨迹为“8”字形,完全受到抑制时轨迹为“一”字型,部分抑制时其轨迹为“月牙形”,合成射流的引入可有效降低圆柱所受升力,能有效的抑制圆柱横向和流向振动,当合成射流对位于圆柱背风侧的1/4弧边缘时,圆柱的流向振荡和横流振荡均可被抑制,其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89.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5):1476-148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to dynamics of chamber pressure and heat release rate during self-excited spinning and standing azimuthal mode in NTO/MMH (nitrogen tetroxide/monomethylhydrazine) impinging combustion chambers. Nine cases including two combustion chamber configur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ll unstable cases were located in the instability region according to Hewitt empirical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mber pressure oscillations keep pa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H* chemiluminescence intensity over the whole combustion region in the spinning and standing mode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Rayleigh index is positive over the whole combustion area in all the unstable cases. A significant supersonic flame front structure of the first-order spinning mode was found in a cylindrical chamber, which means that a detonation wave could exist in the cylindrical chamber without a center body. The pressure and heat release rate oscillations at the pressure node are nonnegligible although their amplitudes are lower than those at the pressure antinode in the first-order standing mode with an annular chamber. Besides, the dominant frequency of pressure and heat release rate oscillations at the pressure node is twice as high as that at the pressure antinode.  相似文献   
990.
为了探究脉冲射流经航空发动机主动控制系统中冷却空气管内的流动响应规律,本文对单排40个出流孔的冷却空气管内的脉冲射流流动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引入了响应时间、迟滞时间和出流速度系数三个评价参数,对脉冲射流在冷却空气管内的响应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分析了脉冲频率f(1Hz~20Hz)、进口雷诺数Re(5000~20000)等参数变化对流动响应特性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冷却空气管出流速度的响应时间和迟滞时间沿程逐渐增加,出流速度系数沿程变化不大。在本文实验参数范围内,f和Re增加,冷却空气管出流响应时间、迟滞时间所占脉冲周期的比例和出流速度系数逐渐增加。f、Re越大,冷却空气管内压力越大,流容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