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5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91篇 |
航天技术 | 377篇 |
综合类 | 81篇 |
航天 | 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红外成像制导是红外制导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红外成像导引头的优缺点及其简单工作过程,重点分析了红外成像导引头针对不同的干扰源所采取的相应对抗措施,总结出了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趋势是向着焦平面、智能化、通用化以及多模复合制导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2.
93.
94.
杨景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3)
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对降低军用飞机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研究,对飞机隐身技术的问题作了综合性评述。全文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飞机隐身技术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概括介绍各种飞机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最后论述了飞机隐身技术与飞机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
96.
以降低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辐射为目的,针对某型涡扇排气系统构建1/3缩比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比较了中心锥有/无冷却的排气系统喷流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验证了中心锥冷却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尾向红外辐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锥表面在外涵气体冷却下温度降低,同时尾焰核心温度也降低.当涵道比为0.3时,在0°~10°范围内,气膜冷却中心锥体排气系统红外辐射降低24%~32%;在20°~90°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降低0.8%~2.1%.当涵道比增加到0.8时,0°方向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60%;20°~90°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3%~51%. 相似文献
97.
通过三维流场、介质的质量浓度场与辐射场耦合求解方法,计算了1台有中心锥的轴对称喷管的空腔-喷流组合红外辐射特性.利用专门为自由剪切流动发展的Tam-Ganesan湍流模型,有效提高排气系统红外辐射模拟精度.采用有限体积法(FVM)结合窄带模型(NBM)计算了排气系统在3~5μm波段的辐射传输问题,并考虑大气衰减作用.对比了采用标准 k - ε 模型和Tam-Ganesan模型对排气系统核心区长度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对计算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孙凯斌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6,13(1):45-52
本文基于近红外制导系统噪声分析的框架模型,在分析探讨主要噪声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本噪声立意,建立了探测器等组成部件基本噪声的功率谱分析式,设计出一种以红外探测器为抑制主体的减噪系统。通过目标、误差响应率的测定与跟踪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化学非平衡辐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化学非平衡对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激发发射辐射比化学发光辐射重要,红外辐射比可光辐射重要。结果还表明:由化学非平衡瞬时辐射模型计算求得的NO5.3μ的辐射能比由局部平衡辐射模型求得的辐射能大30 ̄70%。由此可知,小钝锥尾流的化学非平衡辐射模型对辐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0.
Recent data and theory for type II solar radio bursts are reviewed, focusing on a recent analytic quantitative theory for
interplanetary type II bursts. The theory addresses electron reflection and acceleration at the type II shock, formation of
electron beams in the foreshock, and generation of Langmuir waves and the type II radiation there. The theory's predictions
as functions of the shock and plasma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space weather events. The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data, has explanations for radio-loud/quie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why type IIs are
bursty, and can account for empir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ype IIs, CMEs, and interplanetary disturbanc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