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7篇
航空   285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本文利用二维高阶矩湍流闭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局地加热源上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结构,讨论了大气边界层与自由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由此亦使人们在海风消失时常常观测到的“风通(bore)”现象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82.
李明俊  樊蔚勋 《航空学报》1989,10(3):183-183
 复合材料层板的直边和圆孔自由边缘效应的三维应力分析,国内外已有不少的数值解和近似解析解。Rybicki等提出了各向异性板椭圆孔2维问题变换为圆孔问题的方法,本文论证了这种变换方法的3维情形,从而可根据圆孔自由边缘效应结果来估计椭圆孔自由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383.
将液滴—固面高速撞击的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固体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之中,导出了固体可变形系数及其内部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作者提出的非线性理论模型能够计及固体变形性对撞击效应的影响。对刚性和可变形固面的撞击过程进行了比较计算和分析,表明在高速撞击条件下两者有较大的差别,并且固体的可变形性对撞击有着强化—缓解双重作用,这在工程选材时必须加以考虑。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工程材料的刚性判据。  相似文献   
384.
落震试验机轮水平载荷测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点支撑落震平台的受力情况,考虑了平台的刚体惯性力及通过实测标定的支撑柱与平台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改进了现有落震平台测量机轮水平载荷的方法,并在落震试验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85.
气液两相段塞流压力降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环状电导探针对气液两相段塞流压力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段塞流压力降曲线的特点和液塞中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塞到来时,压力降值开始增大,并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当液塞离开时,压力降值逐渐下降至最小值,但是压力值并不随着液塞的离开而下降;并研究了液塞长度对压力降分布的影响特点和液塞长度的估算方法:液塞长度不同,压力降曲线具有不同数的峰值,可以根据压力降曲线的峰值数近似估计管路中液塞长度。  相似文献   
386.
首先讨论了用埋测压管方式进行动态压力测量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这一方法对置于非定常自由流中的60°三角翼进行了动态压力测量。结果表明,一定管长和管径的测压管可以用于低频压力脉动的测量。动态测压结果表明,在减速过程中,负压系数增大;在加速过程中,负压系数减小;不同迎角下的压力分布曲线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来流速度的改变,前缘涡的强度和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的。来流速度的脉动幅值对压力分布也有很大影响,脉动幅值越大压力分布曲线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387.
本文叙述在脉冲型高超声速风洞中,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定8°球头钝锥的高超声速静、动稳定特性。采用同步高速摄影方法记录了20ms准定常试验时间中模型的角运动并用参数微分法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对质心位置Xcg≤0.60的模型在M∞=7.8和M∞=9.9两种条件下皆是静、动稳定的,稳定性随质心的后移而下降,在实验范围内马赫数对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同时模型的底部是否封闭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88.
用自行研制的无膜激波管,研究在一定强度激波的作用下,激波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分析了激波与血液作用时的波系结构,得到了作用在血液上的透射激波速度和透射波波后压力的表达式。共对24组新鲜血液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后的医学化验表明:激波对血液有相当强的作用,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作用后的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多、血小板数减少。结果还表明这些变化跟激波作用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文中对造成血液破坏的机制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89.
大功率晶体管深度饱和以降低功率损耗与管子快速关断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文中针对通常的抗饱和驱动,提出了一种新型驱动电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方面在功率管饱和导通时,比例驱动管子工作于深饱和状态,使功率管的损耗达到最小;另一方面在功率管关断时,驱动电路通过低阻抗抽流回路及高反压辅助抽流的引入,在功率管的基极提供很强的基极反抽电流,使管子快速关断。实验表明与通常的抗饱和驱动相比,本方案由于功率管深度饱和,从而使管子的通态饱和压降降低了0.5V,损耗亦降低了63.4W;另一方面由于关断时基极反抽电流增大了三倍,存储时间增加权0.1us,实现了大功率晶体管的最佳驱动。  相似文献   
390.
在激波管风洞中,模型自由飞方法测量了两种不同迎风面三角翼体模型的大攻角气动力。应用局部方法以一种迎风面外形的实验结果为依据,估算了另一迎风面外形的气动特性,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另外,本文还进一步估算了航天飞机外形的气动特性,与美国的 CALSPAN 公司48英寸(1.2米)激波风洞中的实验值相比,结果也令人满意。从而表明,局部方法和实验相结合。用于简捷快速估算任意外形的高超声速气动特性是一有效的工程预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