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795篇
航空   2483篇
航天技术   617篇
综合类   398篇
航天   3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先进战斗机控制分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先进战斗机控制分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首先介绍了四种最主要的控制分配方法——广义逆方法、链式递增方法、直接分配方法和数学规划方法.然后对控制分配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控制分配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62.
用于飞行仿真的二维紊流场的数字生成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业伦 《航空学报》1990,11(4):124-130
 在飞行仿真的某些特殊情况(例如编队飞行、空中加油情况)下有必要生成二维紊流场,其中的紊流速度是两个坐标(例如沿飞行方向的x和沿翼展方向的y)的随机函数。在已有的一维紊流场生成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而有效的生成二维紊流场,即在矩形网络上生成紊流速度序列的方法。经抽样检验,这样生成的紊流场的相关函数基本上符合紊流模型的相关特性,因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还讨论了在飞行仿真中二维紊流生成器的两种运行方式——在线式和离线式。  相似文献   
963.
史忠科  王培德 《航空学报》1989,10(10):501-508
 本文根据最小方差估计和分离算法原理,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状态估计和偏差辨识的分离算法。并用此算法确定飞行状态和测试仪器的误差,同时U-D分解保证计算效率和数值稳定性。为了得到数据相容性检验的准确结果,本文采用直接离散化的飞机运动模型,以减小模型误差。通过仿真并在我国两种歼击机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给的算法对不同的初值和噪声统计特性都能得到飞行数据相容性检验的一致结果,并能用于低采样率下的数据相容性检验。  相似文献   
964.
基于最小成本的巡航马赫数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巡航速度是飞机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波音等飞机制造公司的性能软件可以计算基于最小成本的巡航马赫数,但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全面。给出了最小成本巡航马赫数计算的通用方法,编制了FORTRAIN语言程序进行计算,分析了成本指数、风速、温度、质量等对经济巡航马赫数的影响。为制作最小成本飞行计划,降低航空公司飞行成本,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方法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65.
非定常气动力的结构自适应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正  沈宏良 《飞行力学》2007,25(4):13-16
讨论了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的结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具有同时进行结构辨识与参数辨识的优点;利用纵向大振幅强迫振荡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建模方法及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结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对非定常气动力有很好的逼近能力,由于采用飞行参数的时间离散数据作为输入量,模型可直接应用于飞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66.
带裂纹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龙  刘元镛 《航空学报》1989,10(5):227-233
 本文使用八节点等参元和六节点畸变等参元的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中心穿透裂纹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与Chen和Aberson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本文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少的计算量。文中还给出了动载影响系数k1(t)和静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式。并考虑了材料特性和板的几何尺寸对于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7.
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andtheShaanxi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mencIaturescd-externaldampingCP-machinedclearanceofbearingD.-externaldampingratio(=c,/(2m,eq))e.-theunbalanceeccentricityfx,f,-fluidfilmforcesk,-complexstiffnessofcrackedshaftk.-stiffnessofuncrackedshaftke,k,-stiffnessofcrackshaftin$,Vdirec-tlonsAse,As,-thelargeststiffnesschangemb,md-masslumpedatbearingandrotormid-spanS,-fiXedSommerfeldnumber(=S/n,SistheSommerfeldnumber)U-unbalanceparameter(=e./…  相似文献   
968.
杨蔷薇 《飞行力学》2005,23(1):47-49
将动态逆理论、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控制相结合应用于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通过动态逆控制律将非线性耦合系统转换为线性解耦系统,采用具有在线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来补偿反馈线性化中存在的逆误差,最后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在线网络权值的自适应调整规则。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结构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极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69.
某型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强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在试验已经验证其强度性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用ANSYS软件分析防护壳体的强度性能,从理论上证明其符合各项标准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70.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867, periodic comet 9P/Tempel 1 has been observed at 10 returns to perihelion, including all its returns since 1967. The observations for the seven apparitions beginning in 1967 have been fit with an orbit that includes only radial and transverse non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s that model the rocket-like thrusting introduced by the outgassing of the cometary nucleus. The successful non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model did not assume any change in the comet’s ability to outgas from one apparition to the next and the outgassing was assumed to reach a maximum at perihelion. The success of this model over the 1967–2003 interval suggests that the comet’s spin axis is currently stable. Rough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collision of the impactor released by the Deep Impact spacecraft will not provide a noticeable perturbation on the comet’s orbit nor will any new vent that is opened as a result of the impact provide a noticeable change in the comet’s non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history. The observing geometries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impact will allow extensive Earth based observations to complement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 from the impactor and flyby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