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15篇 |
航天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69篇 |
航天 | 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宋裕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7,7(3):61
文章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层壁喷管的不稳定导热的计算方法,导出壁面温度分布规律和各层壁温的计算公式,并指出工作时间与内表面壁温和影响喷管烧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63.
提出了近壁湍流对称单个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采用紧致有限差分和Fourier谱展开相结合的数值方法研究它的演化问题,得到雷诺应力分布及高剪切层的形成过程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4.
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旨在解决特殊气动布局外形及金属材料模型转捩位置测量问题.通过在模型表面产生热壁面、现场测试模型表面发射率、使用遮蔽板、在金属模型表面喷涂隔热氟碳漆等措施,解决了环境条件、发射率、辐射传递干扰、金属模型材料特性等阻碍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测试得到模型热壁面与环境温差在20℃范围内,热壁面背景温度对转捩位置基本没有影响,解决了热壁面对转捩位置影响问题;通过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关键参数测试、转捩判据、准度考核等研究工作,构建了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引导试验考核了试验系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来流马赫数2.9,30°激波角的入射激波与膨胀角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入射激波在壁面上的名义入射点固定在膨胀角角点,膨胀角角度分别取为0°、2°、5°和10°。通过改变膨胀角角度,考察了膨胀效应对干扰区内复杂流动现象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如分离泡、物面压力脉动特性、膨胀区湍流边界层和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等。研究发现,膨胀角角度的增大使得分离区流向长度和法向高度急剧降低,尤其是在强膨胀效应下分离泡形态呈现整体往下游偏移的双峰结构。物面压力脉动功率谱结果表明,膨胀角为2°和5°时,分离激波的非定常运动仍表征为大尺度低频振荡,而膨胀角为10°,强膨胀效应极大地抑制了分离激波的低频振荡,加速了下游再附边界层物面压力脉动的恢复过程。膨胀区湍流边界层雷诺剪切应力各象限事件贡献和出现概率呈现逐步恢复到上游湍流边界层的趋势,Görtler-like流向涡结构展向和法向尺度变化剧烈,同时在近壁区将诱导生成大量小尺度流向涡。此外,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的本征正交分解分析指出,膨胀效应的影响体现在低阶模态能量的急剧降低从而使得高阶模态的总体贡献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70.
针对圆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相关实验进行数值仿真,采用了不同的壁面温度条件和差分格式,并探究其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常用的绝热壁面边界条件会导致激波边界层交互位置处的回流区变大,进而导致流道收缩,壁面压力升高。采用高精度格式不仅不能更为精确地计算回流区的大小,反而会使回流区面积变得更大。通过改变壁面边界条件,采用300 K的等温壁面,可以使激波边界层交互位置处的回流区变得极小,使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当前构型与实验条件,盲目提高数值格式的精度并不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相反可能会使仿真与实验更加偏离,而适当修改壁面温度条件,即使数值格式精度较低,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仿真结果。最后,针对与实验结果吻合的仿真结果,分析了圆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流场特性,重点研究了凹腔剪切层及其质量交换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