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78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聚合物淬火介质冷却金属时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隔离膜,45钢和40Cr钢在不同浓度介质中淬火,可得到比水淬、油淬更大的淬透深度和更小的淬火变形,并可防止淬火开裂。淬火后的组织正常,机械性能符合要求。故表明,此种介质用于钢铁零件淬火非常有效。本文还对使用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32.
构件打磨深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飞机结构修理手册的规定,腐蚀损伤的允许打磨深度不超过构件厚度的10%。疲劳寿命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从疲劳强度角度考虑,如果损伤部位修理不能利用原紧固件孔安装紧固件,并且又只能采用非对称铆接修理,则打磨深度在总厚度的10%~20%时,较合理的修理仍是通过打磨清除腐蚀,然后恢复涂层。  相似文献   
33.
立铣切削力分类研究及精确铣削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根据切削力变化曲线的形状特征精确建立铣削力预测模型的方法。以立铣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静力模型,研究铣削力的变化规律和切削用量的关系,总结了6种不同切深组合下的铣削力类型并分别给出理论的切削力随刀具旋转的变化曲线图,基于切削力交叠程度又将切削力细分为10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切削力分析指标,得到了基于切削力曲线形状特征的实际切深的计算方法。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在不同切深组合下分别建立铣削力模型的观点,实际切深的应用使得模型更加精确,更重要的是根据该切削力分类来组织试验,针对性加强,试验数据更可信。通过合理安排试验,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4.
以当前流行的数字示波器为例 ,介绍了其带宽、取样速度、存储深度、接口等一些基本概念。对如何更好的使用示波器和选择示波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某产品变深槽加工关键技术的解决,阐述了变深槽靠模形板的设计原理。并对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计算方法做了详细介绍,为以后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分别以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损伤层深度和抗拉性能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特种材料结构件的精密车削工艺参数进行了综合优化,破解了以往生产过程中仅依靠经验选取加工参数的难题,为获得惯性级特种材料低应力精密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长期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传统的射线照相检测技术仍是铝合金熔焊缝缺陷的主要检测方式,由于传统射线照相检测无法测量缺陷在焊缝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和位置,在缺陷的定位和排除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加大缺陷排除的工作量,甚至由于缺陷排除方向错误造成焊缝挖穿,影响补焊质量.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通过接收缺陷回波来实现缺陷检测,可以反映缺陷的尺寸和位置信息.本文采用Omni Scan MX相控阵超声检测仪和5L64-A2相控阵探头针对对比试块、铝合金熔焊缝缺陷进行了定位技术研究,并与缺陷微观测量、宏观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相控阵超声检测的铝合金熔焊缝缺陷深度定位检测结果与微观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可以采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进行铝合金熔焊缝缺陷深度定位.  相似文献   
38.
贾真 《航空发动机》2014,40(4):61-68
针对壁面喷射方式,分别在冷态喷流和燃烧工况下探讨了喷射角的变化对超声速流场中的燃料掺混效果及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带角度喷射能明显减弱壁面垂直喷射导致的强激波,减小激波/边界层干扰带来的总压损失,在燃料掺混特性方面,减小喷射角会降低近场穿透距离,减弱近场的掺混效果,而对中场的穿透深度及掺混效果影响不大,但带角度喷射的远场的穿透深度及掺混不如垂直喷射。所以垂直喷射时,虽然更多的燃料和空气发生掺混,燃烧效率要高于带角度喷射的,但会以牺牲很大的总压为代价,所以在工程中建议采用带角度喷射配合其他喷射方式。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自耗电极自动进给系统下的电渣重熔 (Electroslagremelting简称ESR)工艺参数与熔池深度h( 0 ,Y)的关系 ,它可用h( 0 ,Y) =A·e-B/Y数学式表示 ,其中A ,B为工艺参数的函数。利用这一数学表达式 ,如果工艺参数变量为已知 ,则可求出任意锭高Y的h( 0 ,Y) 。比较了调整功率与等电流重熔二种工艺 ,结果表明 ,前者得到的h( 0 ,Y) 有明显的降低 ,且随锭高Y的增加 ,h( 0 ,Y) 变化亦小 ,有利于得到均匀的铸态组织。假若调整幅度选择得当 ,在锭高Y大于某一值时 ,获得近等深熔池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0.
根据加力燃烧室内锥凹腔点火与联焰要求,设计了扇形喷嘴并开展相应的雾化试验,研究了供油压差、扇形角度及扇形出口高度等参数对流量特性和雾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加力环境下横向气流的温度、速度和供油压差对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及穿透深度的影响。采用称质量法测量流量系数,利用马尔文粒度仪和高速摄影仪对下游SMD、雾化角度及穿透深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①供油压差增大,流量系数先减少,后稳定;②供油压差一定,扇形出口角度越大,流量系数和雾化角度也越大;③扇形出口高度增加,雾化效果变好;④出口位置对雾化特性影响不大;⑤供油压差越大,穿透深度越大,SMD减小;⑥横向气流速度越大、温度越高,穿透深度越浅,油雾场越靠近下游;⑦横向气流温度越高, SMD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