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00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高线阵CCD相机MTF的细分采样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理论上推导了线阵CCD相机间歇细分采样和连续细分采样成像所得到的光电图像调制度和MTF公式,并讨论了这两种采样方法对提高动态成像MTF的不同效果,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和工程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
交会对接最后逼近阶段CCD相机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林来兴  李灿 《宇航学报》1994,15(2):24-34
本文提出交会对接最后逼近阶段,在CCD相(及二极管阵列)任意安装条件下,测量追踪飞行器相对于目标飞行器位置和姿态的方位角法和成象法测量方案,及在采用单机和多机时的算法,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在采用单机时,精度很高,而采用双机或多机,算法简单,速度快。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阶段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63.
文章分析了CCD相机的光学配准原理 ,结合资源后继星CCD相机的特点 ,提出了该相机的光学配准方案 ,并对此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
随着“空地一体化”和“数字化”作战理论在战争中的应用,以电视/红外制导武器为主的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成为空军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介绍电视/红外制导空地导弹武器系统末制导段的工作过程和图像跟踪原理的基础上,对电视/红外导引头的特点及其跟踪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电视/红外导引头光电干扰的实现方法。针对现有干扰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电干扰方法——镜面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65.
CCD在零件几何尺寸测量方面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CCD用于测量零件几何尺寸的探讨,设计制作了测量系统,取得一批实验数据,经过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案,为今后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和对粘接结构产品的试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对玻璃钢泡沫夹层、软木粘接、碳纤维蒙皮蜂窝夹层等粘接结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在讨论传统的天文观测相机视频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高集成度的专用CCD视频信号处理芯片TDA8783为核心的相机视频处理电路方案.对所设计的视频处理电路进行了软硬件联调测试,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电路系统运行稳定,噪声低,方案对后续观测相机系统的小型化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8.
氰乙基己二胺化合物合成及其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丙烯晴和己二胺可合成环环氧树脂固化剂。借助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分析该固化剂组成。结果表明:当己二胺(HMD)、丙烯晴(AN)按摩尔比为1:1反应时,除主要产物氰乙基己二胺外,产物中同时存在二氰乙基己二胺。  相似文献   
69.
面阵CCD摄像机用于测量中分辨率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由面阵CCD摄像机,图像卡和计算机组成的非接触测量系统中测量分辨率的问题,分析了限制测量分辨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测量分辨率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0.
Infrared signature studies of aerospace vehicle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nfrared (IR) emissions from aircraft are used to detect, track, and lock-on to the target. MAN Portable Air Defence Systems (MANPADS) have emerged as a major cause of aircraft and helicopter loss. Therefore, IR signature studies are important to counter this threat for survivability enhancement, and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tealth technology. This paper reviews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 in this disciplin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IR signature prediction from aerospace vehicles. The role of atmosphere in IR signature analysis, and relation between IR signature level and target susceptibility are illustrated. Also, IR signature suppression systems and countermeasure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to highlight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implications in terms of penal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