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302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10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新型隐身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东林  周万城 《飞机设计》1997,(2):27-31,38
新型隐身材料是发展现代隐身技术的关键,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国外隐身技术发展现状,材料隐身机理、隐身材料分类以及手性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导电高聚物材料和智能型隐身材料等几种新型隐身材料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旨在推动和强化我国在新型隐身材料领域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相似文献   
442.
隐身技术是提高巡航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外形隐身对巡航导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对提高巡航导弹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隐身、常规巡航导弹电磁模型,基于物理光学法和RCS减缩值,研究外形隐身RCS曲线分布影响、频率响应特性、俯仰角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外形隐身可大幅降低前后向散射特性,改变RCS散射波峰位置,使前后向曲线向内收敛;频率增加,前向均值和减缩值分别在-32dBsm、25dB左右振荡变化,其他角域RCS均值降低而减缩值增加;俯仰角变化较小时不影响散射特性,各角域RCS均值和减缩值呈振荡趋势,前向减缩值约为35dB左右,后向俯仰角0°时最大。  相似文献   
443.
为显著改善旋翼气动性能,变直径、智能扭转和变转速等变体技术被相继提出,但旋翼变体后其电磁回波可能受到潜在干扰,进而影响其雷达隐身特性。为探索这一影响机理并选用合适的变体方案以提高隐身性,首先,建立全机配平模型以获得旋翼实际工作状态,并提出一种能够动态表征旋翼变体、周期变距、挥舞和旋转等特征响应的时变电磁计算网格方法;然后,在旋翼气动性能约束下,基于弹跳射线法和一致性绕射理论计算对比3种变体旋翼的动态电磁散射特性,并采用逆合成孔径成像揭示变体对旋翼雷达隐身特性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旋翼直径的变化需耦合桨距的调整以保持气动性能,桨叶的运动姿态、面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雷达散射截面(RCS)呈起伏式变化,当直径降低8%~10%时,其RCS将显著降低;旋翼智能扭转时,其电磁波反射方向会发生改变,但仅在少数频率下其RCS减缩明显;旋翼变转速对降低RCS的效果虽不突出,但会使微多普勒特征发生显著改变,使其具备三者中最好的反识别隐身性。因此,在保证旋翼气动性能的同时,根据电磁环境对变体方案进行择优,还能够有效提高旋翼的雷达隐身性。  相似文献   
444.
445.
座舱和进气道对飞行器隐身性能有重要作用。为分析座舱及进气道的散射影响特性,建立了四种包含不同部件的电磁模型,结合物理光学法和雷达截面积(RCS)均值相对增值概念,研究了RCS曲线分布影响、俯仰角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考虑隐身设计的座舱和进气道不改变散射分布特性,RCS曲线分布特性相似;俯仰角增加,座舱影响较小,进气道、混合座舱和进气道前向、后向、周向角域相对增值震荡性递增,频率增加,座舱对电磁散射影响不大,进气道、混合座舱和进气道的前向、后向角域的相对增值震荡减小。座舱对电磁散射影响较小,前向相对增值位于-2.4~1 dB之间,进气道对电磁散射影响较大,前向相对增值为2~12 dB。  相似文献   
446.
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气动隐身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以无人机翼面为设计对象,开展气动、隐身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采用FFD方法实现飞翼布局的参数化表达;分别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及大面元物理光学法(LEPO)配合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TD)计算边缘绕射场的RCS分析方法计算飞翼布局无人机的气动、隐身性能;选择结合基于动态超体积期望改善(EHVI)加点的动态Kriging代理模型与ASMOPSO算法的高效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飞翼布局无人机进行综合寻优设计研究。在较少的调用真实目标函数的情况下,获得了比较优秀的Pareto前沿,通过对所选解的分析比较可知优化后的飞翼布局无人机在气动及隐身方面均优于原始构型。  相似文献   
447.
隐身材料的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隐身技术是当今世界三大尖端军事技术之一。隐身技术与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标志着国防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现代化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谁先发现并摧毁对方,因此隐身技术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隐身技术在海湾战争中是起关键作用的先进技术之一。 目前,隐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军事领域,包括飞机、导弹、坦克、军舰、潜艇和地面军事设施。  相似文献   
448.
为了提高雷达的射频(RF)隐身性能,结合最优匹配照射-接收机(OTR)理论与序贯假设检验(SHT)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射频隐身雷达信号设计方法。通过发射信号了解外界环境信息,然后反馈这些信息给雷达系统,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自适应设计雷达发射信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以雷达目标识别为具体应用,实验仿真表明,设计的雷达信号自适应变化,减小了信号间的相关性,并且减少了照射次数,降低了辐射功率,从而实现了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449.
温杰 《国际航空》2014,(1):34-36
美国《航空周刊》基于近年来美国装备建设领域出现的一些蛛丝马迹,于2013年12月9日披露,诺斯罗普·格鲁门(诺格)公司正在为美国空军研制和试飞一种新型隐身无人机平台,并将其称之为RQ-180。目前,美国空军和诺格公司都对此事三缄其口,至于这种无人机何时会公之于众更是一个未知数。尽管如此,这篇报道还是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美国新型无人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50.
在执行战时任务时,对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降低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发现的概率,基于几何光学法和一致性绕射理论,研究直升机尾桨翼型厚度、弯度、剪刀角角度对RCS 的影响。选用两种照射雷达方位,通过对尾桨不同参数和涂敷吸波材料的RCS 峰值、均值对比,判断更有利于直升机尾桨隐身的条件。结果表明:雷达从地面照射时,尾桨厚度小、弯度小的RCS 会适当减小,剪刀角角度的变化会导致RCS 峰值相位变化;雷达平行照射时,厚度小的尾桨RCS 小,弯度小的RCS 峰值更小;在桨叶前缘与桨尖端面涂敷吸波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桨叶整体RCS。选择尾桨的厚度越小、弯度越小,有利于降低直升机尾桨的RCS,对桨尖端面和桨叶前缘进行吸波材料涂敷可以有效降低整体R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