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91篇
航空   449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114篇
航天   1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81.
蒯家伟  赵柯昕  孙立刚  廖名传 《宇航学报》2022,43(12):1731-1738
提出一种利用长短周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动态预测无控再入过程中弹道系数(BC)值实现空间碎片高精度再入时刻预报。通过利用空间碎片两行根数(TLE)、简化通用摄动模型(SGP4)与公开的物体陨落时间作为实测数据样本,利用迭代修正BC值方法构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由此构造用于预测BC值的LSTM模型预测BC,再采用高精度轨道外推动力学模型配合预测BC值预报再入时刻,结果表明基于LSTM模型预测BC的空间碎片再入时刻预报方法是可行的,在95%的置信度内,90天以上的再入时刻预报精度小于10%,30天预报精度小于8%。  相似文献   
882.
机电控制系统受振动影响易发生故障,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本文通过颗粒阻尼器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振动抑制研究,采用离散元仿真方法研究阻尼器的耗能变化规律与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颗粒数量的影响关系,并通过BP神经网络对颗粒阻尼器耗能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通过机电控制器的随机振动试验,验证离散元仿真结论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论表明,离散元仿真在振动频率20~40Hz、激励幅值2~16mm范围内,其他条件一定时,阻尼器耗能随频率和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颗粒填充率先增大后减小,在57%~70%填充率范围内具有最佳耗能效果;在机载系统随机振动试验中,颗粒阻尼器填充率处于30%~90%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振动抑制效果。仿真和试验结果对颗粒阻尼器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进一步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3.
针对执行较长飞行任务的飞行器在飞行任务期间难以实时准确预测机动能力的问题,开展了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的飞行器纵向可用过载预测方法研究。首先,对飞行器纵向过载相关参量进行了分析。然后,以纵向可用过载为性能指标,建立了基于LSTM网络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输入是一段飞行时间内可测量的飞行状态数据序列,输出是未来时刻的纵向可用过载。最后,基于某型飞行器建立数字仿真模型并开展了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准确有效,可以帮助实现飞行器飞行性能的实时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884.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微观切削机理,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界面相,碳纤维建模呈圆柱状并随机分布于基体中,以此来真实反应CFRP的微观结构。通过对各组成相设置不同的材料本构、材料失效和演化准则,对4种典型角度(0°、45°、90°、135°)进行直角切削仿真,探究不同纤维角度下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UD-CFRP)在切削过程中的微观切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下CFRP的微观破坏形式不同,切削0°CFRP时破坏主要以界面开裂和纤维折断为主,切削45°和90°CFRP时主要是刀具的侵入破坏,切削135°CFRP时则发生纤维的断裂和沿纤维方向的裂纹,纤维断裂点在刀刃下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微观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5.
针对无人机地面动态目标跟踪问题,建立了远距离自主引导与近距离伴飞避障2个阶段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考虑到无人机接收到的数据具有时序性且环境状态存在上下文关联,所提算法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通过无人机与目标的实时位置关系等状态信息来计算奖励值,更新网络参数,并进行自适应优化迭代。通过基于ROS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安全有效地实现了侦察任务全过程的自主机动,与传统的PPO算法相比,LSTM的引入缩短了模型训练时间,跟踪与避障的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了算法的鲁棒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886.
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三轴欧拉角的解算数据精度和抗干扰性能常受到系统高频噪音以及震动干扰的影响。基于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合嵌入式系统的低计算量、实时性好、低成本的动态误差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算法前端引入一种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nfiniteimpulseresponse-extendedKalmanfilter,IIR-EKF),借助于二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Butterworth filter, BF)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来帮助EKF抑制高频或强干扰。IIR-EKF算法在STM32H743微控制器中实现,经过几种实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EKF单独作用时,其数据方差较大,遇到震动干扰时,瞬时值误差较大;在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 UKF)单独作用时,虽然其并不依赖初始噪音参数,其数据方差比EKF小,但还不足以满足要求;在加入BF后,数据方差明显减小,瞬时误差被大幅抑制,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87.
张彬  成鹏  陈慧源  李清廉 《推进技术》2022,43(6):224-233
径向孔型针栓喷注器相对于径向缝型针栓喷注器具有更复杂的喷雾场。为了研究径向孔型针栓喷注器的喷雾场结构,将径向孔型针栓喷注器简化为单个气体射流与液膜碰撞的针栓喷注单元,采用了背景光成像系统结合激光相位多普勒技术(PDA),以水和空气为模拟介质,对液气式针栓喷注单元的喷雾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液气式针栓喷注单元喷雾的三维结构呈现“喇叭”状。根据喷雾的形成过程及液滴的分布,液气式针栓喷注单元喷雾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碰撞区、液滴区、液雾区及液丝区。液气式针栓喷注单元喷雾的分布范围可由内边界角、外边界角、中线角及散布角表示,均随局部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液滴区的粒子主要由碰撞过程产生,SMD较大;液雾区的粒子经碰撞过程产生后,在气动力作用下进一步雾化,SMD小。由于液雾区的速度和粒径同时受到气动力作用的影响,粒径分布与速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