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5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403篇
航空   2455篇
航天技术   204篇
综合类   780篇
航天   38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是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方案的一种基础动力,是为满足低费用高性能要求而提出的组合推进系统。它将火箭推进和吸气式推进的优势融为一体,是一种适用于21世纪的新型具有自起飞能力的高超声速动力装置。本文就其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其基本研究思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多体分离抛撒初条件与分离特征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益农  贾区耀 《宇航学报》2005,26(2):140-142
多次风洞自由飞多体分离抛撒实验均证实了被抛撒物运动初条件对抛离成功与否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可采取"戴帽"措施;但数值计算结果与此相反,因而需深入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常规形式的风洞测力方法,无法模拟各分离体之间很大的相对速度。分离过程中"特征时间"是很小的,因而风洞实验以及数值计算必须计及非常小的"特征时间"所反映的非定常气动力。多体分离的实践表明,至少在快速分离过程中运动动力学相似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3.
影响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面积收缩比、飞行高度和来流攻角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进口起动马赫数和来流起动马赫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当进气道收缩比增大时,进气道的进口起动马赫数增大;来流起动马赫数由外压波系强度和进口起动马赫数决定,所以来流攻角变化改变外压波系强度,从而改变来流起动马赫数;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来流起动马赫数和进口起动马赫数增大,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飞行高度不同,来流雷诺数不同,造成收缩段进口截面附面层厚度不同。  相似文献   
34.
陈兵  徐旭  蔡国飙 《宇航学报》2006,27(5):1010-1015,1101
将遗传算法(单目标遗传算法GA和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NCGA)与高效、高精度的卒间推进方法——SSPNS(Single-sweep Parabolized Navier-Stokes Algorithm)流场计算方法相结合,对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气动优化设计研究。在单目标优化设计中以巡航点(Ma=7.0)的总压恢复最大为设计目标,多目标设计中则在巡航点分别考察了总压恢复最大-压升最大两目标模型、总压恢复最大-压升最大-阻力系数最小三目标模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单目标设计使得总压恢复有明显提高;多目标优化设计所得的Pareto最优前沿为设计者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为了兼顾巡航点和加速爬升段的综合忭能,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进气道进行了多点优化设计,并开展了基于等动压弹道的设计点选择问题初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若将设计点选在Ma=6.5左右,则进气道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5.
36.
陈谟 《宇航学报》1997,18(1):40-46
本文从相似理论到风洞实验,用大量的论据和事实、说明了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并不取决于风洞尺寸的大小,而只取决于实验条件及模型尺寸满足N-S方程的解的近似程度。文中讨论了怎样大小尺寸的风洞,既满足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和型号试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要求这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后介绍了NASA给出的一组能较好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且具有某种唯一性条件的不同Mach数范围下的风洞最好尺寸,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一种用于诊断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参数的多道扫描探针系统,使用该系统研究了FD04风洞空流场的等离子体特性,利用CTW理论分析了探针数据,实时给出了流场攻密度的空间分布。实验表明,空流场的电子温度分布基本是均匀的;电子密度分布与流场结构紧密相关,电子密度变化在3倍之内,随着流场结值的不同2,电子密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38.
吕蓉  曹志刚 《宇航学报》2005,26(6):682-686,742
为提高卫星ATM(异步传递方式)网络星上缓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利用上层协议重传的非实时数据业务,采用跨层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缓存管理优化方案—错误信元尾丢弃(ECTD)。它把信道误码引起的错误信元及后续的属于同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无效信元丢弃。以早分组丢弃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了采用ECTD和不采用ECTD的分析有效吞吐量的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ECTD具有优化缓存管理、提高有效吞吐量的作用,而且信元错误率和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越大,ECTD对有效吞吐量的改善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9.
跨大气层和空间区域飞行器的液体推进剂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6,23(5):38-41
根据大气层飞行环境与机动飞行特点,以及空间飞行环境与液体推进剂特点,分析了跨大气层和空间区域飞行器的保证重力场和失重状态下均无夹气液体输送、控制液体推进剂质心位移、剩余推进剂空间排放和重复使用等液体推进剂管理技术要求。阐述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如包括无夹气输送、液体质心位移控制、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动力、参数确定和结构设计等管理模式确定,以及包括模型参数确定、模型、状态模拟和验证等的管理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40.
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状态检测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进气道保护控制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这一问题,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二维稳态流场数值模拟.提出了利用粗糙集方法对进气道的测点进行约简处理,得到了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的分类准则,对分类准则进行了内在的物理机制分析,并利用其它工况数据对判断准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分类准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