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231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鸟与航空发动机叶片相撞时,叶片的是在高应变率下变形的。由于材料的性能随应变率的变化发生变化,因此在计算叶片的瞬态响应时,应当考虑这一材料性能的变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应变率下鸟正撞击时模型叶片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在高应变率下,叶片的弯曲变形与局部变形都偏小;叶片受撞结束后的振动周期增大。  相似文献   
582.
一种鸟撞击叶片的切割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鸟撞击风扇/压气机叶片进行响应分析,首先必须确定鸟体撞击叶片时的切割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接近于鸟形状的椭球体模拟鸟撞击叶片的切割模型,给出了计算最大切片尺寸和质量的表达式。计算了3种不同质量的椭球体模拟鸟撞击叶片时的最大切片的尺寸和质量,并与圆柱体模拟鸟撞击叶片切割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83.
超高速碰撞碎片云的激光阴影照相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碎片云的特性,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碰撞靶上建立了激光阴影照相系统。该系统由YAG激光光源、阴影仪和成像系统组成,在采用补偿式滤光等技术后,获得了撞击速度v≈6km/s时清晰的碎片云图像。本文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以及调试情况进行了介绍。试验结果表明:(1)该系统可以获得清晰的超高速碰撞碎片云图像;(2)扩束镜、成像物镜质量本身是影响碎片云激光阴影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3)各光学元件的不同结构及不同放置也会严重影响阴影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84.
鸟撞击载荷的冲量与时间因素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估叶片对鸟撞击的响应,首先要建立鸟撞击载荷模型。为此,需要确定载荷的冲量、时间因素及空间因素。其中时间因素包括加载持续时间及力一时间函数。本文介绍了鸟撞击刚性靶体时,确定其冲量及加载持续时间的一种理论计算方法。按正撞击与斜撞击、含切割过程与不含切割过程分别导出计算公式,并根据某型号发动机的有关参数给出计算实例。文中还介绍了一种无量纲形式的力-时间函数。该函数形式简单,且综合了计算分析与实验测量两方面的结果。以上内容均可供建立鸟撞击载荷模型时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585.
文章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气动力弹丸与弹托分离技术。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φ18mm二级轻气炮上应用该技术在3~7km/s的速度内可以成功分离直径在3~10mm的弹丸,弹托分离非常干净,分离成功率达100%。对比分析显示,该技术分离效果优于目前公开报道的其它技术。  相似文献   
586.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定向反弹在防结冰/起雾、自清洁等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混合润湿性表面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液滴操纵方法。本文对液滴撞击构筑有亲水条纹的疏水基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已验证的扩散界面法来捕获界面演化。首先,研究卫星液滴在撞击过程中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液滴的垂直速度和横向速度,明确混合润湿性表面在液滴扩散、收缩和反弹阶段中的作用。然后,系统探究条纹宽度对液滴反弹形式和接触时间的影响,重点关注液膜演化和液滴弹跳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能量传递机制。所得结果可以指导混合润湿性表面的优化设计和液滴定向回弹的控制。  相似文献   
587.
过冷水滴撞击特性计算是飞机结冰冰形预测与防除冰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常用方法为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2种方法的结果通常是一致的,但在某些部件上会出现差异。通过对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异同,进而讨论欧拉法对于飞机结冰中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的准确性。以NACA 0012翼型、冰风洞风道、S形进气道与发动机气膜帽罩为对象,采用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计算获得水滴运动及局部水收集系数。结果表明:当水滴运动未受到上游效应影响时,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的结果一致;当水滴发生偏转后,欧拉法速度的单一性使水滴流线不能相交,而拉格朗日法能捕捉水滴轨迹的交叉,导致2种方法的预测产生差异,且欧拉法结果与水滴不碰撞及聚并的假设存在冲突;水滴在上游部件空气绕流或气流吹袭作用下都会发生偏转,使得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得到的下游表面水收集系数不相符,欧拉法对于S形进气道与发动机气膜帽罩的水滴运动及撞击特性计算存在误差。研究成果对飞机结冰冰形的准确预测及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8.
近年来,空间碎片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对卫星在轨飞行构成严重威胁,发生碰撞风险大幅增加。针对低轨卫星遭受空间碎片撞击问题,分析了撞击产生的二次碎片云损伤机理,提出了利用遥测数据评估撞击产生的影响,分析撞击信息的流程,设计了相应地面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碎片云引发二次损伤为空间碎片撞击卫星主要损伤形式。碎片云可导致多层隔热材料(MLI)发生破损甚至严重撕裂、外翻,同时引起供电线缆损伤、导线被击断。破损的供电电缆,通过大电流后发生断路的可能性急剧提升,对卫星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589.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了抑制冰形成的两种方法:被动的表面功能化和主动的超声振动技术。由于表面凸起的宏观结构能在液滴扩展和收缩过程中改变其形状,因此液滴撞击具有立方体、单个和交叉三角脊以及悬空棱镜等宏观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时的接触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受到超声振动的基板会形成非线性的等效剪切应力分布,从而导致撞击液滴出现不同的动力学模式,并提高了除冰性能。研究揭示了表面宏观结构和超声振动技术对抗冰和除冰的有效性,为设计和优化抗冰/除冰系统提供了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590.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喷雾冷却过程中,被冷却器件时常处于振动状态,因此确定振动对喷雾冷却液滴撞击壁面动态行为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基于VOF方法和动网格模型建立了液滴撞击垂直简谐振动壁面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壁面振幅、频率和初始相位角对铺展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撞击条件下,壁面振动不仅影响着最大铺展因子和铺展时间的大小,还会使液膜发生断裂抑制和飞溅行为;初始相位角为0°时,铺展时间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最大铺展因子随振幅的增加一直增加,振幅较小时,最大铺展因子随频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共振频率处取得最大值且减小程度随振幅的增大逐渐降低,振幅较大时,最大铺展因子随频率的增加变为一直增加;铺展时间和最大铺展因子随初始相位角的变化趋势主要与频率有关,频率较小时,初始相位角对铺展时间和最大铺展因子无明显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铺展时间先后在180°和90°相位最大,最大铺展因子先后在0°和180°相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