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69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行星岩石成分原位测量是行星探测的基本需求,X射线荧光分析是开展元素成分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深空探测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需要,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微型微焦斑X射线闭管,尺寸为Φ15 mm×22 mm,焦斑尺寸230μm,工作时阳极接地,阴极接浮地负高压,最大电压为–50 kV。在微型X射线闭管研制过程中,开展了螺旋型钨丝、直线型钨丝、直线型铼钨丝等常用热阴极的电子发射差异性研究,测量了各型热阴极的电子发射效率。结果显示,在200 V阳极电压下,低铼含量直线型铼钨丝电子发射效率最大为27.87μA·W–1,是螺旋型钨丝的4倍,直线型钨丝的9倍;掺铼钨丝电子发射效率远高于纯钨型阴极丝。此外,铼钨丝还具有电子发射快、预热要求低、对真空度要求不高等特点,是深空探测X射线闭管阴极丝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研究了 SDS对核酸 -Tb3+体系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RNA可以直接与 Tb3+ 反应产生荧光 ,而DNA只能在变性后才能与 Tb3+ 反应。SDS存在下 ,DNA与 RNA体系荧光强度分别增加 4.0和 3 .5倍。  相似文献   
115.
基于荧光油膜的全局表面摩阻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表面摩阻传统测量方法的单点性和间接性,探索了荧光油膜进行全局表面摩阻分布的直接测量方法.建立了表征荧光油膜厚度与表面摩阻之间关系的油膜控制方程,引入附加约束和积分最小化方法,采用变分迭代方法求解表面摩阻分布.研制了可用紫外光激发的荧光油膜,采用紫外光源和高分辨率CCD相机,建立荧光油膜表面摩阻测量硬件系统.针对特定的三角翼模型进行了表面摩阻分布测量实验,获得了高分辨率的表面摩阻分布和相对幅值分布,并与文献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表明了基于荧光油膜的全局表面摩阻测量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考察氢气当量比对超燃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模态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和多种测量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试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1kg/s脉冲直连式风洞设备上开展,采用纹影、差分干涉、自发光照相和PLIF (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等光学测量手段观察了流场内激波串结构和火焰传播与稳定的形态,并进一步结合壁面压力数据分析了发动机的燃烧模态。研究表明:在来流为马赫数2.0,总温950 K,总压0.8 MPa的条件下,随着氢气当量比的增加,激波串头部的位置不断向隔离段上游推进,同时燃烧流场结构由稳定逐渐转变为振荡,发动机的燃烧模态经历了超燃、过渡和亚燃。当氢气当量比≤0.233时,发动机燃烧模态为超燃,燃烧流场结构稳定,火焰连续分布于凹槽下部剪切层内;当氢气当量比在0.233~0.279时,燃烧反压开始扰入隔离段内,发动机燃烧转变为过渡模态;当氢气当量比大于0.279时,发动机燃烧模态为亚燃,燃烧流场结构振荡且火焰分布为不连续的破碎状,燃烧反压逐渐前扰至隔离段中部位置。因此,氢气当量比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场结构和燃烧模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风洞试验模型表面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易峰  张征宇  王学渊  黄叙辉  范金磊 《航空学报》2019,40(6):122595-122595
风洞试验模型在气流脉动作用下小幅振动,导致光流法从荧光油膜时序图像中解得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含有模型运动速度,降低了荧光油膜全局摩阻测量准度。为此,提出试验模型表面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测量方法,将模型表面的背景纹理(如人工网格线或其他典型特征)作为基准,利用图像相关法离散匹配,获得相邻时序图像中背景纹理的(几何位姿)映射矩阵;基于模型运动的连续性,推导了映射矩阵的全局优化方程,并结合光流法,实现了模型振动与其表面荧光油膜路径运动的解耦。Oseen涡对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场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平移旋转条件下,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沿Oseen涡核连线分布的测量速度)与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1%,较无平移旋转条件下的光流计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仅增加0.6%。2 m量级高速风洞某空腔试验与机翼试验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测量结果进一步显示:本文方法测得的流动现象正确,能得到定量、清晰的表面摩擦应力线图谱与油膜路径运动速度场,较传统方法优势明显,工程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8.
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电热破膜激波管及其PLIF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Nd:YAG脉冲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对激波管内瞬态非定常流场进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测量的时序同步问题。由于该激光器需要预热以获得稳定的倍频输出,作者研制了低压大电流的电热破膜装置,实现对激波产生时机的控制。在大尺寸矩形截面的激波管上搭建了PLIF测量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丙酮示踪流场显示和氢氧基分布测量。  相似文献   
120.
通过选择激发光荧光技术研究了生长在SiO2中的掺铒纳米硅(nc—Si:Er)的光学性质。当激发光光子能量高于1.519eV时,nc—Si:Er的室温光荧光谱上能够看到两个清晰的发光峰,一个来自nc—Si,峰值位置在1.39eV,标记为Enc-Si;另一个发光来自nc—Si附近的Er离子,峰值位置在0.81eV,标记为EEr,当激发光的光子能量为1.42eV时,尽管该能量高于Enc-Si和EEr的峰值能量,在nc—Si:Er的室温光荧光谱上既看不到Enc-Si的发光蜂,也看不到EEr的发光峰。研究发现,当激发光光子能量与Er离子的一些激发态能量共振时,来自Er离子的荧光峰(EEr)出现共振增强现象,同时来自nc—Si的荧光峰峰值强度则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nc—Si:Er中的共振增强现象是由于共振激发增强了载流子从nc—Si向临近的Er离子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