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945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27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在分析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密度、孔隙率和弯曲强度的基础上 ,进行了超声钻孔工艺试验 ,检测并研究了材料去除率、孔径差、孔边质量和工具损耗情况 ,得出了超声钻孔是一种好的加工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硅纤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采用射频加热技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讨论了沉积温度、反应气体组分、流量及走丝速度等沉积参数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3.
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化硅纤维及其增强的铝、钛、镁和铜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在概括了陶瓷材料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之后,介绍了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几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制备和性能。  相似文献   
44.
双轴应力下含裂纹加筋曲板剩余强度的弹塑性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虑了大应变的弹塑性有限元方法,以裂纹尖端张开角为断裂准则,实现了双向受载条件下加筋曲板中裂纹起裂到失稳整个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还对与加筋曲板有同样尺寸的加筋平板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所采用的断裂准则适用于对含裂纹加筋结构所进行的剩余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NiAl-30Cr-4Mo共晶合金的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应变速率(1.67×10-4/s)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塑性增加;在韧脆转变温度(BDTT)923 K以上,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合金的拉伸断口韧窝密集程度增大,合金塑性断裂的趋势越明显,且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降低而下降.  相似文献   
46.
本文综述了玻璃纤维、凯夫拉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增强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简述了我国复合材料开发现状与国外的差距,以及笔者为缩短这一差距而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48.
对经300℃、500℃高温热暴露的B/Al(LF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300℃下热暴露时,性能下降速度较慢,100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76%,延伸率保留率为74%。而在500℃下热暴露时,5h以上强度就有明显降低。高温长时间热暴露后复合材料的断裂也从积累型转变为典型的非累积型断裂。通过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对固态热压制造态和主温热暴露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界面反应是造成B/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设计了一种单纤维拔出试样制备方法,分析了单根硼纤维拔出特性;同时采用该方法分别测试了四种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固化剂采用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比采用二乙烯三胺(DETA)的提高了44.7%;采用液体丁腈橡胶(LNBR)改性环氧树脂的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97.7%~135%。  相似文献   
50.
3D-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模量和电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250MPa,应力比R=0.1和频率为60Hz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0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94%以上,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可作为表征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