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96篇
航空   422篇
航天技术   173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21.
等离子体对中性气体的作用模型化为彻体力矢量,求解带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NACA0015翼型大迎角下的分离控制效果,彻体力为净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电场力.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外加电场分布,等离子体中的净电荷分布由泊松方程给出.为了较好地模拟分离涡的发展,采用了雷诺平均与大涡模拟相结合的脱体涡模拟(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2.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火箭探空观测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仅发生极区中层夏季回波 (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 PMSE) 现象时的ECT-02 火箭探空数据, 反演出电子数密度和尘埃电荷数密度. 这些典型的极区中层顶的基本参量为研究PMSE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通过分析得出了极区中 层顶区域属于弱电离、弱耦合尘埃等离子体的结论. 根据电子数密度数扰动分析PMSE现象发现, 电子数密度的扰动与PMSE有密切的联系, 扰动强烈的地方回波就强, 扰动弱的地方回波就弱, 或者不发生PMSE 现象.   相似文献   
723.
等离子体处理对T700/环氧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T700/环氧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复合材料在50℃和80℃的3.5%NaCl水溶液中的吸湿特性和层间剪切强度的变化,并用SEM观察了层间剪切试样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符合Fick第二定律;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吸湿率和扩散系数均增大;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复合材料平衡吸湿率比未经处理的平衡吸湿率明显降低;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吸湿后其层间剪切强度保持率显著提高;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是由基体破坏和界面脱粘引起的。  相似文献   
724.
进行了微波电热推力器(MET)钝头体方案的性能计算,对微波作了谐振模式TM011和波导模式TM01两种选择。将计入电磁场作用的轴对称钝头体粘性流动方程,结合TM011或TM01模式,与等离体区耦合求解,获得了TET比冲和推力等性能,结果与文献的实验及计算结果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725.
电推进研究的技术状态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3,自引:2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各类电推进器的工作原理、研究状况,在分析其主要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外成功应用的实例,说明了各类电推进器的适用场合。并就电推进器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6.
介绍了喷流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原理性试验及其数值计算.试验是在大气环境中利用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等离子体发生器,选择不同的发动机参数和推进剂控制发动机产生不同的喷流等离子体.在小双站角方式下,使用X波段连续波雷达系统测量了不同的喷流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表面时的微波散射功率.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层厚度为9cm、电子密度分布接近为高斯分布、电子与中性气体的碰撞频率为高斯分布、峰值电子密度为1012/cm3量级、峰值碰撞频率为2.2×1011Hz的喷流等离子体对X波段微波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平均吸收达到90%.数值计算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中的直接积分方法,用试验获得的等离子体层厚度、电子密度分布、电子与中性气体碰撞频率的空间分布等参数计算了有等离子体覆盖时金属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选用的微波频率为X波段的典型频率10GHz.数值结果表明,试验产生的特定等离子体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减少RCS.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727.
针对具有金属反射面的非均匀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问题,采用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构造相应的边界条件,详细研究各种参数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特性,讨论对等离子体参数及波动方程进行归一化的方法,得到归一化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宽频带吸收特性。计算分析表明,对于电子密度为某种渐进分布的有碰撞的低温等离子体,当碰撞频率与最大电子密度处的等离子体频率相近或略大,且等离子体层的厚度足够大时,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等离子体对电磁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研究结论可以用于等离子体参数的选择,及等离子体隐身的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728.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高能带电粒子加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环境中充满能量从几十keV到几MeV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可导致在轨航天器表面和内部带电甚至单粒子效应,从而引发航天器故障。高能粒子的产生和日地空间环境中的爆发现象如耀斑、磁层亚暴等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与这些爆发现象相关的磁重联、激波和等离子体波动等加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729.
首次系统地对升力体外形临近空间飞行器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本体及绕流RCS特性研究,亚密湍流尾迹RCS特性研究和层流尾迹的RCS特性研究等。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绕流将降低飞行器后向RCS;亚密湍流尾迹对低频段RCS影响明显,对高频段影响不明显。另外,双站雷达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也会有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730.
激励强度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Navier-Stokes方程组中添加体积力源项的方法,模拟了不同激励强度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并研究了激励强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激励强度的增大,激励器附近壁面处的涡量增大,对应的涡对中心诱导的流向速度增大,从而导致涡核更加远离壁面,并被拉伸变长。对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时均流场,其中轴线上的流向速度随着激励强度增大整体变大。在较小的激励强度下,射流半宽度随着激励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激励强度很大时(>6 Dc0),激励强度对半宽度基本没有影响。沿流向的动量通量也随激励强度的增大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