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董真 《贵州航天》1997,(4):40-44,26
带能模型的典型应用是分析低光谱分辨率辐射计、光度计和分光仪对热气体辐射和吸收的测量结果。尽管它们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各个谱线的分布,但带能模型确实对诸如络伦兹、热多普勒或佛克脱等各种谱线形状很敏感。这种对谱线形状的敏感性使得净能带模型的辐射和吸收对多普勒频移的作用也很敏感。本文首先回顾了多普勒频移对佛克脱分布谱线的处理方法,然后把该结果引申至生长曲线,即等效宽度,对单线和红外频带模型均有效。最后,在有  相似文献   
72.
差动活塞式热气自增压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忠坚  梁国柱 《推进技术》2018,39(8):1905-1920
为了进行应用于液体姿轨控动力系统的差动活塞式热气自增压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该系统由起动药盒、压力放大贮箱、流量调节器、燃气发生器和管道等组成。文中提出了在给定要求、约束和假设条件下进行系统总质量和起动时间的有约束多目标优化任务;建立了系统总质量、轴向尺寸、径向尺寸和系统性能参数的计算模型;采用归一加权法、惩罚函数法以及遗传算法求解了有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根据帕累托前沿解,系统总质量的加权因子在[0.4,1.0]内变化时,可以得到优化结果。为了得到系统参数作为单目标的优化结果,本文进行了系统单目标优化,系统总质量、起动时间、质心漂移、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各自作为优化目标可分别降低23.17%,34.40%,84.10%,62.28%和4.14%,增压效率可提高0.42%。分析了设计变量对系统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放大贮箱气体腔初始体积、液体腔直径和起动药盒固体推进剂质量是影响系统参数的主要设计变量。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短舱笛形管热气防冰系统中防冰腔设计参数对进气道唇口表面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设计参数下进气道防冰腔内外流域和固体域的耦合仿真传热计算。分析得出了不同射流孔孔径和射流孔到进气道前缘表面的距离等参数对进气道唇口表面的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和Nusselt(Nu)数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孔直径和射流孔到唇口表面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进气道蒙皮表面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随射流孔直径的增大而升高,随中间排射流孔到唇口表面距离的减小而升高。  相似文献   
74.
杨倩  郭晓峰  李芹  董威 《航空学报》2023,(1):148-162
大型客机机翼、短舱多采用热气防冰作为主要防冰策略。为了缩短热气防冰系统优化设计周期,提出了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代理模型的防冰性能快速预测方法。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对数值仿真积累的温度和溢流水快照进行特征分析,选取包含绝大部分样本特征的基模态线性拟合所有快照;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笛形管结构参数与线性拟合系数间的代理模型,实现对热气防冰蒙皮外表面温度分布和溢流水分布的快速预测。针对三维缝翼笛形管热气防冰系统开展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对防冰表面温度分布的预测效果较好,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水滴撞击区域内的溢流水分布;建立的预测方法计算成本较数值计算方法大幅降低,对于热气防冰系统优化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通过轴向间隙静态试验判断轴承供气压力不同时的轴向间隙,采用时间三维谱图、轴心轨迹、频谱分析等非线性振动测试及分析方法,研究了轴向间隙对高速涡轮转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左右两侧轴向间隙不相等时,在升速过程中会出现气膜振荡和半速涡动现象;当左右两侧轴向间隙相等时,气膜振荡和半速涡动消失,能提高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6.
孙科  郭佳男  刘涛 《航空发动机》2022,48(4):111-115
针对流体网络1维计算模型,设计得到新型数据结构,顶层为二元有向图,其中的元素为流体网络的各分支,使用二元 关系矩阵表达二元有向图,元素数值为1则表示2分支间存在有向连接关系;中间层为分支,其中的元素为流体网络中的各类典型 元件,将不同类型的各元件连接为双向链表,方便计算程序调试时对相邻元件参数的监控;底层结构即为各元件元素,各类元件由 标准类继承而来,其中将元件的计算函数及关键参数封装于标准类中,编写代码调用计算函数及元件进出口参数时只需调用标准 类统一代码。新型数据结构在数据存储占用空间、程序调试、计算代码编写、网络结构变更时数据结构的改动等方面都有明显优 势。应用于供气系统流体网络模型,流量计算结果仅比试验结果高2%。  相似文献   
77.
笛形管是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笛形管上的孔径、孔间距以及笛形管的引气入口参数决定了防冰供气流量的大小及分配,从而影响防冰性能。本文基于多学科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建立了笛形管流量分配仿真分析模型,对机翼热气防冰系统笛形管结构参数进行迭代设计。设计参数包括笛形管管径、喷孔孔径及孔间距等参数,最终获得了能够平衡设计状态点防冰热载荷的结构参数和引气流量分配,得到了防冰系统的引气压力制度。本文提出的基于AMESim的笛形管迭代设计方法可为热气防冰系统中笛形管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应用背景及基本结构,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防冰表面水滴撞击特性计算、蒙皮外部结冰/溢流水模型建立、热气防冰腔内部结构参数研究以及多物理场防冰表面内外耦合仿真这4个关键问题角度,分析了热气防冰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表明:准确预测三维溢流冰形成过程、优化热气防冰腔内部结构参数、确定防冰安全边界和防冰裕度以及冰风洞防冰系统实验的参数缩比等关键研究点是热气防冰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9.
旅客机客舱供、排气系统对于客舱内部气流流动和温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乘客的几何结构和热载荷等因素也会影响舱内气流流动。对CJ818客舱、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进行了几何建模及有限元建模,应用非结构化网格对模型进行离散,应用全隐式多网格耦合求解技术求解N-S方程,采用RNGk-ε模型封闭方程组。分别对单排座椅和多排座椅客舱进行了简化建模,研究了其在设计方案下舱内流动情况,并分析了乘客几何结构和乘客散热对舱内流动的影响,同时分析温度场和流场之间的依变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客舱空气分配系统设计和优化,客舱空气质量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0.
设计了4种不同气膜缝角度的防护结构,发展并验证了基于欧拉法框架的水滴撞击算法,针对直径为20μm的过冷小水滴,定量分析了气膜缝角度和吹风比对支板壁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热气膜射流对水滴有明显吹袭作用,导致壁面平均局部水收集系数和撞击极限减小,而且气膜缝开孔位置越靠近支板前缘,吹袭水滴效果越明显.4种结构的平均局部水收集系数与无气膜缝结构相比分别下降了82%,8%,1%和0.5%.此外,吹风比增大会导致前缘最大局部水收集系数和撞击极限的减小变明显,尤其是气膜缝角度为5°结构的水滴撞击特性受吹风比影响最显著.前缘区域局部水收集系数呈现了相似的分布规律;支板后部区域,当吹风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水滴被完全吹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