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293篇
航天技术   82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通过压入测试以获取工程服役结构、小型构件和焊接结构焊缝过渡区的材料单轴本构关系参数,且根据材料本构关系参数来估算材料的压入硬度对于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幂律材料,本文依据锥形压入试验原理和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EPFEA),揭示了不同锥角的锥形压头其压入能量比与屈服应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原理预测金属材料本构关系部分关键参数(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硬化指数)的CR-EMI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based on Energy Method of Indentation)方法.同时,基于此种线性关系提出了由Hollomon本构关系模型参数预测硬度的H-EMI(Hardness based on Energy Method of Indentation)方法.通过对多种金属材料进行压入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CR-EMI方法和H-EMI方法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42.
姚星宇  王建军 《推进技术》2017,38(2):424-433
从航空发动机复杂螺栓连接结构的特殊性出发,根据不同连接形式的螺栓连接结构轴向应力分布,提出了航空发动机复杂螺栓连接结构的连接刚度理论表达式,并进一步研究了航空发动机螺栓连接载荷、结构参数对连接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螺栓个数n在4~30之间变化时,双层的无量纲连接刚度K在8.9~66.8之间线性的变化;当螺栓预紧力F_p较小时,无量纲连接刚度K随着螺栓预紧力F_p的增加缓慢增加,当预紧力F_p增加到27.5k N时,双层的无量纲连接刚度K为27,且趋于稳定;并且n,F_p对无量纲连接刚度K的影响还与锥形半角α有关。  相似文献   
43.
电流变流体在自由状态下为混悬液体。一旦处于电场作用下,它能在倾刻间固化,而当电场去除后,它又能立即恢复液态。这种独特的性能犹如一种冲击波,使传统的结构和系统的设计受到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44.
航天器在外层空间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自由液面的张力直接影响其内部液体的静动力学特性。本文分析失重状态下圆环形容器内液体的静止自由液面形状,导出了液面形状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液面位置与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5.
46.
首先对热管理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并结合传统的热控设计,对热管理技术的特点及优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以未来空间站为应用对象,对热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设计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流体回路的设计、舱内通风回路的设计以及热管理系统的主要配置等。  相似文献   
47.
48.
《太空探索》2003,(4):13-13
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是神舟四号飞船有效载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9.
主要针对以差压变送器为核心的动态差压检测系统的特点,应用流体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了动态差压检测系统中的共模误差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共模误差与检测系统两侧引压管路的不一致性直接相关,为了获得动态差压信号的准确检测,必须对动态差压检测系统的共模误差予以抑制。  相似文献   
50.
在脉管制冷机中,由双向进气结构诱发的直流流动,不仅会增加冷端换热器的负载,降低制冷机性能,而且还是引起制冷温度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抑制直流流动已成为脉管制冷机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而对直流形成机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发展简单、有效直流抑制手段的前提。针对该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直流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流体网络理论,考察工质物性对直流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直流的形成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