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265篇
航天技术   87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41.
发动机涡轮泵流体动静压轴承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特殊工作环境,讨论了流体动静压轴承可采用的结构形式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径向轴承宜采用腔式结构,止推轴承宜采用螺旋槽或瓦块结构;并针对液氧涡轮泵动静压轴承提出了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42.
液浮陀螺仪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引起浮液流动,其产生的干扰力矩是影响陀螺仪精度的关键因素。同时,液浮陀螺仪具有封闭型腔,并且存在固体、液体、气体多种物质状态,导致仪表的温度分布情况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量得到。根据液浮陀螺仪的实际工作条件及工作原理,使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陀螺仪的流固热多物理场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液浮陀螺仪的温度分布以及内部浮油和气体的流场与温度场,与实验测试点温度相比,模型计算得到的测试点温度误差为0.36%,关键部位的温度梯度精度可达到0.01K,网格细化20%后,仪表温度梯度变化0.05%,该研究将为后续液浮陀螺仪的温控及精度提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3.
李洪瑞  徐肖肖  刘朝  刘新新 《航空学报》2016,37(7):2123-2131
应用重正化群(RNG)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CO2流体在内径为9 mm,有效受热长度为5.5 m,节距为32 mm,绕径为283 mm的竖直螺旋管中的加热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质量流速、进口压力、热通量以及不同流向对超临界CO2换热和压降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变物性、浮升力和离心力在不同流动方向上对螺旋管中换热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浮升力对超临界流体在螺旋管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对水平流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当流体在螺旋管的截面到入口截面的距离与管径之比为150~350之间(即临界温度附近)时,由于变物性、浮升力和离心力的耦合作用,导致水平流动方向上换热系数的震荡。  相似文献   
444.
针对着水初始条件对水陆两栖飞机静水面降落性能影响的问题,使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ω两方程模型求解非定常流场,耦合流体体积模型捕捉自由液面,结合改进的流场域网格划分策略,并借助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处理机体、网格和水气交界面三者关系。基于上述方法,探讨初始姿态角、下降速度和前飞速度对着水性能的影响,其中驾驶舱与重心位置加速度、气动力与水动力、俯仰角与吃水深度等参数变化被考虑在内,逐步得到最优着水初始条件。结果表明:增大初始姿态角有利于减缓飞机各位置除初次触水过载峰值外过载峰值的变化。当飞机俯仰力矩出现极值时,驾驶舱垂向过载显著大于其他方向和位置过载。减小初始下降速度,各加速度值也随之减小,值得注意的是重心垂向加速度值与初始垂向下降速度平方值存在线性变化关系。着水前飞速度的选取应使得气动升力略大于重力,飞机才能获得更佳的着水性能。  相似文献   
445.
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CapillaryPumpedLoop)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蒸发器失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可靠性。文章对CPL在变工况过程中可能引起蒸发器失效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一个多回路耦合CPL系统在某些热边界条件发生骤变时,系统的瞬态响应以及部分蒸发器失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6.
在可压缩流体中利用热线技术进行湍流度测量时,其输出不仅与脉动速度有关,也和流体温度、密度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建立与高速可压缩流体特征相似的校准装置,在使用前对热线探针进行准确校准。基于亚跨声速可压缩流体,对热线探针校准风洞的气动总体方案、关键结构设计、测控处系统研制等做了介绍和说明。风洞流场校测结果表明,模型区Ma最大偏差0.002,风洞速压可以降低至常规速压的50%以下,也可增至常规速压的1.7倍以上,温度和密度调节范围宽,流场均匀性好,满足热线探针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447.
随着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铁和新能源汽车向大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化、长寿命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对高性能复杂整体薄壁构件的需求更为迫切。这类构件突出的制造难题是材料难变形,形状复杂,性能要求高。这些难题互相耦合,使得此类构件制造难度极大,超出现有技术的成形极限,为传统成形技术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难题,介绍了几种近年来发展的面向这类结构的成形新技术,包括异形截面管件低压充液压形技术、深腔曲面薄壁构件可控多向加压流体压力成形技术、难变形材料薄壁构件热介质压力成形技术。  相似文献   
448.
在可压缩流体中利用热线技术进行湍流度测量时,其输出不仅与脉动速度有关,而且也与流体温度、密度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在与高速可压缩流体特征相似的校准装置中,在使用前对热线探针进行准确校准。本文提出了可压缩流体热线探针校准方法,建立了热线校准(工作)数学模型,并利用自建的热线校准风洞开展了热线校准实验和湍流度测量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热线校准方法可行,校准数学模型合理可靠,热线探针校准精度较高,湍流度测量结果可信,基本可满足高速可压缩流体湍流度测量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49.
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献文  李劲东  王玉莹  蒋凡 《航空学报》2019,40(7):22874-022874
热控是由工程热物理与航天技术相互促进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水平。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热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已成为制约中国航天器设计水平的关键瓶颈技术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具体包括:针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不同任务需求,构建出了相应的新型热控系统,开发出了以泵驱单相流体回路、重力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环路热管与水升华器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热控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航天工程实际需求,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50.
获得射频离子推力器放电与引出特性调节规律,是制定性能调节控制优化算法的核心问题。为了获得射频离子推力器放电与引出特性,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的手段,对LRIT-40射频离子推力器放电与引出特性调节规律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正确描述放电与引出特性调节规律;射频功率适合作为精调参数,用于连续平滑地调节性能;屏栅电压调节存在明显拐点,当屏栅电压低于拐点,可配合射频功率对性能进行精调;当屏栅电压高于拐点,适合作为快速响应调节参数;65W~85W射频功率、800V~1500V屏栅电压能够实现推力1.5mN~4.7mN,比冲1300s~3920s宽范围调节,制定性能调节优化控制算法时,应根据需要选取最小参数调节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