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87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喷油方位参数对航空直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航空直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深入分析,对影响齿轮啮合点润滑初始条件的喷油方位参数进行了系统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喷油润滑过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分别对喷油角度、喷油点位置以及喷油距离3个喷油方位参数的喷油润滑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齿轮不同啮合瞬时的射流状态,并对不同喷油方位参数下齿轮啮合过程中接触点入口处的油气率与气液总压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采用啮入侧喷油润滑时,为了得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应该使喷油嘴向主动轮偏离一个小的角度,同时使喷油点位置向啮入侧偏离,而对于喷油距离,则应视结构、工况综合考虑而定,但并不是一般认为的越近越好.   相似文献   
72.
轴承腔油气两相流数值模拟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探索一种适于模拟轴承腔油气两相流流动特性的数值计算模型,建立了一套简化结构的轴承腔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工况对轴承腔通风口出气比例和回油口滑油温升的影响规律.应用Fluent软件,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Eulerian多相流模型分别搭配标准k-ε湍流模型和RNG(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湍流模型对选定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当转速为2200r/min时,使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搭配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的滑油温升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仅为2.72%,体现了该计算模型在高转速时的精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油气两相流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驻涡加力燃烧室的贫油熄火性能,设计了三种不同方案的凹腔结构,进行了贫油熄火(LBO)性能试验。采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试验中的主要研究参数如下:外内涵进气压比在0.97~1.07之间变化;主流马赫数在0.13~0.20之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驻涡加力燃烧室贫油熄火油气比随着外内涵进气压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主流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在马赫数较大时,变化幅度增大;在驻涡区上部分区域,轴向平均绝对速度越小,以及主涡涡心位置在一定范围内更贴近凹腔后壁面,驻涡加力燃烧室的贫油熄火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74.
挤压油膜阻尼器性能的油气两相流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心敏  李其汉  杜立杰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55-358,396-397
基于对油膜气穴试验结果的考察和理论分析,本文给出了预计挤压油膜阻尼器力学性能的油气两相流分析方法。润滑膜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还提供了阻尼器的油气两相流性能数据,且与纯π膜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这些数据可供工程上计算分析采用。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也可拓宽用于其它带类似油气两相流润滑膜轴承。   相似文献   
75.
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各类飞行器着陆时吸收机械能,降低着陆冲击过载,最终使飞行器以一定的着陆姿态安全地着陆在星表。随着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深入,引发了一次任务多次着陆的需求,进而对着陆缓冲提出了的可重复使用的新要求。由此开展了一种新型油气式的可重复使用着陆缓冲装置研究,该装置可以兼顾地外天体着陆和地球返回着陆需求。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该设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随后分析了缓冲机理,对缓冲力的组成及计算表达进行了详细说明;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5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分析和计算。经过计算,最大缓冲行程不大于0.3m,最大加速度过载不大于8gn,能够承受1m/s的水平速度。综上,该载人飞船着陆缓冲装置能够满足多次着陆缓冲及过载等要求,相关设计可以作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着陆缓冲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
人为盗油案件是危害油气管线安全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无人机对管线进行监控具有高效、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通过建立无人机(UAV)管线巡检的数学概率模型,定量研究影响事件检出概率的因素,提出提高事件检出概率的方法;通过定量研究不同任务模式及其组合下巡检方案的事件检出概率,与无人机总体设计相联系,总结出基于目标的无人机总体和方案协同设计方法;最后对比分析并优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流动并优化收油叶片结构,根据环下润滑结构内部高转速、强旋流的流动特点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原始结构的油气两相流动并总结了滑油的损失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收油叶片的优化改进结构,详细讨论了不同收油叶片结构对环下润滑内部流动和收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结构中滑油冲击主轴产生的碰撞飞溅和在离心作用下沿收油叶片被向外甩出均是引起收油效率下降的原因;优化收油叶片结构后的气流速度在叶尖附近的最大增加幅度不超过4m/s;收油叶片叶根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且叶根延伸后的收油效率仅在低转速范围内略高于原始结构的收油效率,收油效率最大提升了1.03%;在此基础上增加阶梯结构并进一步延伸叶根后可在全部转速范围内提升收油效率,相对原始结构的收油效率最大可提升接近5.0%。  相似文献   
78.
一、前言 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是利用地下管道将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矿浆、煤浆等介质送到目的地,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79.
针对石油工业用玻璃纤维缠绕管子进行了最佳缠绕角度和管壁厚度的计算,给出了优化计算程序简介和部分优化设计计算的结果及其分析。并得出管壁在轴向/环向应力比为-1时,此类管子可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国内首创的混合式油气弹簧悬架系统的自动调高技术及其原理,并通过对试验样车的空、满载调高试验和计算,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