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60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整角机接收模块的垂直陀螺仪试验器的详细设计方法。由于所采用的自整角机接收模块为自行研制,价格低廉,准确度与现有产品相当,显著提高了试验器的性价比。实际应用证明,该试验器工作稳定,测量准确,较好地解决了垂直陀螺仪试验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功率估计的方位数据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争  张旻  李鹏飞 《宇航学报》2013,34(2):270-277
将功率信息与电波传播相关理论引入到测向交叉定位的数据关联问题中,提出一种基于功率估计的方位数据关联算法。推导了阵列协方差矩阵中信号功率与阵列流型之间的关系,利用空间协方差逆矩阵高阶幂逼近噪声子空间的方法,在已知阵列流型的基础上准确获取各目标的功率参数,避免了幅值特征类关联算法易受噪声与信号波形影响的问题;根据功率和传播路径的衰减关系,构造方位组合与功率信息的关联置信度函数,挑选出正确的关联组合。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3.
针对卫星通信功率受限、带宽受限、功放非线性等特点,提出采用极化分集接收技术对成形偏移正交相移键控(Shaped 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SOQPSK)信号进行解调。利用SOQPSK信号部分响应形式SOQPSK-TG的恒包络、高频谱利用率特点以满足现代卫星通信需求。引入极化分集接收技术,通过最大比合并获得分集增益,可使经历了衰落且相对独立的多路信号相互补偿,改善输出信噪比。仿真结果表明,在最大衰落深度20dB条件下,本文所提算法与传统单路解调相比可获得5~10dB平均信噪比增益,能够克服单路解调存在的深零点影响,有效解决了因卫星姿态变化引起的通信中断问题,显著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54.
网电空间数据链的认知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海涛  钱一名  方正 《航空学报》2016,37(11):3476-3484
为了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网电空间数据链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基于发送-感知-接收(T-S-R)工作模式的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SCAJ)技术,通过在感知/接收周期内动态分配感知、接收时隙而实现实时抗干扰。针对所提同时收发抗干扰策略,研究了基于能量检测的干扰感知性能,推导出衰落信道下干扰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并分析了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技术提升了网电空间数据链的干扰感知能力,且在自干扰较低时能够提高网电空间数据链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55.
《航天》2010,(11):50-51
地面应用系统是月球探测数据传回地球的唯一通道。 我国航天工业的历史已有5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为各种不同的应用卫星建立了地面数据接收站,但这些地面接收设备都是针对人造地球卫星建立的,多是针对1000千米以下的应用卫星,或大约4万千米高度的通信卫星设计的数据接收设备和地面站,天线口径较小。  相似文献   
156.
2月2日,在新疆空管局建设办的组织协调下,气象中心和设备公司协助完成了DVBS气象卫星资料综合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该系统可高时效接收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FY2C、FY2D,MTSAT1R,FY1D,TERRA,AQUA、NOAA16、NOAA17、NOAA18气象卫星的这些数据的广播。较以前使用的卫星接收系统有较大的改变,改变了以往一对一的接收模式,可实现一站多星,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数据,经济方便地解决了轨迹卫星接收的问题,并且对今后使用维护提供较大的方便和有力的保障。该系统的软件注重通用性,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目前,设备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57.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宽带接收机的广泛使用,频谱检测向着高瞬时带宽的方向发展,传统基于信道化处理的频谱检测方法存在搜索速度慢、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 1种新的分布式接收宽带多目标信号盲检测迭代处理方法,在无须预先知道信号数目及信号频谱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特定虚警概率多信号盲检测,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健性。首先,在对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线性模型,将分布式接收多目标信号检测转化为线性模型求解问题进行处理;然后,基于贝叶斯多参数联合求解模型,在对未知参数先验分布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各未知参数变分分布及信号检测门限的解析表达式,采用变分分布软信息迭代的方式实现多传感器信号、多参数联合估计,并利用每次迭代参数估计结果,对信号检测门限进行更新,通过置零操作实现预设虚警概率下的多信号盲检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多路接收信号信息,实现宽带未知多目标信号的盲检测,有效提升短数据下的算法处理效能,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接收单元数目较多以及信噪比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8.
依据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建设中远期规划和技术发展水平,预估兆瓦级电站发射天线口径为200 m左右,并根据收发天线口径尺寸的约束关系以与接收天线口径相关的波束收集效率和构建成本之间的矛盾为问题导向,通过研究不同口径的接收天线口面上功率密度分布,分析与之匹配的后端整流电路需求,给出了接收天线口径的优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5 km为较合理的兆瓦级电站接收天线设计建设指标,且在整个接收整流阵列中仅需同一种整流器件,同样整流电路即可实现较高的整流效率,为实现兆瓦级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SSPS)的演示验证系统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整流电路的设计实现,给出了适用于较低输入功率密度下提高整流效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9.
针对高分7号卫星在轨运行环境,建立激光测高仪杂散光仿真模型,针对空间环境三种光线来源,定量分析光机结构的杂散光特性,提出利用百叶窗次镜遮光罩和外遮光罩的抑制结构,以消除直射杂散光影响。通过点源透过率试验,模拟轨道环境,测试出不同轴外视场的杂光比最大仅为1×10~(-3),满足卫星指标要求。验证结果表明:无直射杂光时,多次反射造成的杂散光比例不影响卫星图像对比度。  相似文献   
160.
高分七号卫星GPS接收系统作为整星高精度立体测绘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为整星提供高精度时统、辅助有效载荷指标实现、协助高速数据传输天线准确指向及实现高精度事后精密定轨的功能。针对其稳定运行和持续服务的要求,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提出了GPS接收系统多层级健壮设计方案,从单机/分系统级、整星级和星地级为GPS接收系统在轨健壮运行提供支撑,通过层级内部形成独立PHM系统实现自主、直接的健壮运行管理,同时借助低层级向高层级的状态信息传递实现全面、及时的故障补充处置和故障隔离。高分七号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该多层级健壮设计降低了故障处置对接收系统功能实现的影响,保障了GPS接收系统在轨提供服务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