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435篇
航天技术   172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3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61.
针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流动中激波入射内凹壁面主导的复杂波系干扰问题,采用斜激波入射内凹半圆柱面的简化构型,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条件下,通过无粘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激波角βi=14°~29°的斜激波在内凹半圆柱面反射形成的三维流场。结果表明,流场对称面均会出现显著高于二维情况的逆压梯度。当βi≤25°时,从侧壁到对称面,斜激波经历了从马赫反射(MR)到规则反射(RR)的转变,形成了MR-RR型流场,转变点处产生的桥激波向对称面延伸,桥激波在对称面反射后产生的压力峰值高于二维斜激波反射;当βi≥25°时,斜激波在侧壁和对称面均发生马赫反射,形成了MR-MR型流场,两种马赫反射分界点处产生的桥激波向侧壁发展,侧壁气流在对称面相撞后产生的压力峰值高于正激波后的压力;当βi=25°时,流场存在MR-RR型和MR-MR型双解现象。通过降维分析理论,揭示了两类流场中转变点和分界点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桥激波的产生原因和初期演化特征。当βi≥18°时,无粘激波干扰所主导的侧壁气流加剧向对称面汇聚,并在对称面附近产生流向涡对。无粘分析获得的认识,有助于揭示内转式进气道中流动汇聚和流向涡对等现象的形成机...  相似文献   
962.
针对空气利用率用于描述对置活塞(OP2S)二冲程压燃式发动机油气相互作用规律时局限性较大的问题,给出过浓系数的定义并以之作为对置活塞二冲程压燃式发动机缸内油气混合效果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CONVERGE软件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始涡流比和喷油器倾角对OP2S燃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浓系数可以排除平均当量比的影响并有效反映喷油参数对油气混合效果的影响。提高涡流比可以强化喷油过程中的油气混合,同时改变喷油过程形成的燃油径向分布。过小或过大的涡流比使燃油过度集中于气缸轴线附近或气缸壁附近,造成局部过浓,喷油结束后的燃烧效率下降。整个循环的燃烧效率由喷油过程中及喷油结束后的燃烧放热过程共同决定。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涡流比对燃油径向分布的影响可以使燃烧效率在0.6~1.0的范围内变化。喷油器倾角同样可以改变燃油径向分布位置及燃烧效率,且这一影响可以与涡流对燃油径向分布规律的影响相叠加。  相似文献   
963.
根据大型对日定向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性,调整传力结构,充分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可设计性,开展优化设计。在保证高刚度和轻量化的同时,克服结构大开口带来的承载能力不足,设计出结构质量与承载比仅为5.2%,集舱段和壳体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对日定向装置复合材料主承力架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Tsai-Wu和最大应变2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失效准则,对其进行校核。开展静力试验,采集应变等信息,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表明:其整体趋势一致,顺利通过试验考核。  相似文献   
964.
在不考虑客观随机因素的飞机飞行姿态动力学建模和仿真过程中,仿真结果通常与飞行实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以飞行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具有随机激励的飞行姿态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采用随机动力学的研究手段对飞机的飞行动力学问题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随机因素对于飞行姿态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考虑不确定因素的仿真模型随机响应能够比确定性响应更精准地模拟飞机在真实环境中的飞行状态,为下一步精准分析飞行姿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5.
基于非线性谐波法和声类比模型,研究了不同后排转子直径对对转螺旋桨气动特性和噪声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单排螺旋桨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以某型对转螺旋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后排转子直径的对转螺旋桨模型。研究发现,对转螺旋桨后排转子直径“裁剪”会降低后排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但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后排转子直径的减小,前排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下的噪声几乎没有变化,但高阶噪声变化幅度较大。后排转子减小0.25倍直径,后排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下的噪声降低约为9 dB。后排转子直径“裁剪”不仅可以降低后排转子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前排转子的噪声。通过叶片“裁剪”,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降低5~6 dB。对转螺旋桨后排转子直径的减小,减弱了对转螺旋桨叶尖涡干涉和尾迹干涉,并减弱了前后排桨叶的势流场干涉,进而降低了对转螺旋桨的噪声辐射。  相似文献   
966.
为提高空间光到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温度适应性,需要对聚焦透镜组和光纤的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热膨胀和光纤耦合理论,提出了一种前端法兰对称式结构,并针对两镜式聚焦透镜组,计算了温度场与焦点轴向位置、径向位置、光纤模场变化的关系,推导了耦合效率随温度变化公式.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前端法兰和底部两种结构形式温度场与焦点位置相对变化量,结果表明:相同温度变化,前端法兰对称式结构焦点径向相对变化量小、空间光到光纤耦合效率更高.该结构形式温度适应性高,为聚焦透镜组和光纤结构形式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7.
未来远程对空导弹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未来远程对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未来空战场的3种重要目标,对远程对空导弹拦截3类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从远程打击“侦-控-打-评”体系出发,分析了远距作战对于预警探测、指挥控制与通讯、火力打击以及效能评估的四点需求。最后分析了未来远程对空导弹的3种能力特征:防区外拦截能力、弱信息支援下的自主作战能力和强对抗下的有效杀伤能力,并给出了相对应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8.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传统钻孔过程易出现分层缺陷,采用金刚石空心套刀和超声振动加工技术进行了CFRP超声振动套孔分层抑制机理分析。理论分析了传统麻花钻钻孔与金刚石套刀普通套孔过程的分层机理及评价,超声振动套孔对分层抑制的机理,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CFRP普通套孔,超声振动套孔能够有效提高套刀切削性能和排屑效果,降低钻削力12.5%~19.2%,抑制切屑粉尘黏附套刀和料芯堵塞套刀,抑制CFRP分层缺陷形成,改善孔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69.
共轴对转螺旋桨由于拉力大、气动效率高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共轴对转螺旋桨的试验研究、气动性能评估、气动模拟、气动噪声预测、气动噪声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及噪声方面的试验成果;随后,介绍了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力计算的工程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提出的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力评估的片条理论发展与参数选择;然后,介绍了共轴对转螺旋桨数值模拟方法,并针对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预测的频域方法和时域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介绍了目前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优化设计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70.
郭佳豪  周洲  李旭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9):1835-1845
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对转涵道风扇桨叶设计方法虽然设计速度快,但设计精度不高。为提高设计方法的设计精度,同时保留设计的快速性,通过CFD计算对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桨叶快速设计方法进行修正,提出一种耦合CFD修正的对转涵道风扇桨叶高效设计方法。通过CFD计算与修正设计的不断迭代,可使设计结果收敛至CFD计算结果,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桨叶。结果表明:MRF方法对对转涵风扇性能的求解精度不足,需采用非定常CFD方法。而通过CFD计算结果修正桨叶的拉力占比、入流角及叶素气动力后,对转涵道风扇总拉力设计精度提高10.4%,扭矩设计精度提高18.2%。文中提出的高效设计方法只需进行少量的CFD计算修正便能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进行加速处理后,设计效率进一步提高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