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9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首先分析了无尾飞机翼尖失速的特点,包括与其他布局形式共有的和自身特有的特点,重点是翼尖失速对无尾飞机飞行品质的影响。讨论了后掠角和尖削比这两个机翼外形参数对翼尖失速特性的影响。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出发,根据2种不同的思路,综述了5种解决翼尖失速的方法,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原理。最后提出改善无尾飞机翼尖失速特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翼盒弯扭耦合本构方程的研究,介绍了弯扭耦合系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复合材料铺层的偏转角和铺向角对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并可以得到出现最大弯扭耦合效应时铺层结构的偏转角和铺向角.应用ANSYS软件对复合材料翼盒结构进行有限元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偏转角和铺向角的理论解与数值解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全罗盘画面反走样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一定分辨率的屏幕上,用常规画线函数生成的静态罗盘刻度线呈现出锯齿形失真,特别当罗盘作动态旋转时,刻度线扭曲,变形,为消除这一现象,笔者根据线条的反走样原理,提出了一种实用算法,消除了静态的锯齿形失真,并从CRT屏幕上仿真的动态效果来看,罗盘刻度线旋转时不扭曲,不变形,实验证明,在光栅图形显示器中,应用此算法可消除走样,大大增强罗盘刻度线动态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best active twist schedules exploiting various waveform types are sough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lobal search algorithm for the reduction of hub vibration and/or power required of a rotor in high-speed conditions.The active twist schedules include two non-harmonic inputs formed based on segmented step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simple harmonic waveform input.An advanced Particle Swarm assisted Genetic Algorithm (PSGA) is employed for the optimizer.A rotorcraft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Dynamics (CSD) code CAMRAD Ⅱ is used to perform the rotor aeromechanics analysis.A 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is coupled with CSD for verification and some physical insights.The PSGA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verified against the parameter sweep study performed using the harmonic actuation.The optimum twist schedules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and/or vibration reduction strategy are obtained and their optimization gains are compared between the actuation cases.A two-phase non-harmonic actuation schedule demonstrates the best outcome in decreasing the power required while a four-phase non-harmonic schedule results in the best vibration reduction as well as the simultaneous reductions in the power required and vibration.The mechanism of reduction to the performance gains is identified illustrating the section airloads,angle-of-attack distribution,and elastic twist deformation predicted by the presen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5.
常规的仿鸟扑翼飞行器在飞行时机翼只是单纯地上下扑动。为提高扑翼飞行器横航向和航迹控制的品质,设计了一种机翼在扑动的同时可差动扭转的仿鸟扑翼飞行器;在低速风洞中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力试验,研究了可差动扭转扑翼飞行器的升力、推力特性,以及机翼差动扭转角、扑动频率、风速、机翼柔性对滚转力矩系数的影响;对设计的扑翼飞行器做了飞行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并与常规扑翼飞行器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可差动扭转扑翼可以用于扑翼飞行器的横向控制,并且可以提高其抗风能力和航迹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6.
跨声速风扇叶片反扭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结构几何非线性大变形的静态分析和流场分析,使用叶片反扭设计的流固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得到NASA Rotor67跨声速风扇叶片的冷态加工叶型。研究了材料、气动工况、转速对叶片静态变形和反扭设计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叶片反扭的影响最显著,气动工况次之,材料的影响最弱;另外,这三种因素和叶片反扭的关系,与其和叶片静变形量的关系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缝合技术作为整体成型低成本制造技术已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缝合过程中使用的缝线需要加捻提高使用性能。缝线捻度对缝线自身的性能和缝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产生影响。本文以缝合中应用最多的Kevlar缝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捻度Kevlar缝线的渗透率和断裂强度, 同时研究不同捻度缝线在链式和锁式两种不同缝合方式中对缝合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来确定缝合中使用的Kevlar缝线的最佳捻度。  相似文献   
18.
大型后掠自适应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扭角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后掠式自适应叶片(STB)中显著的气动/结构耦合现象,利用优化方法探讨了直叶片转化为后掠式自适应叶片后的气动扭角补偿优化,STB叶片没有不改变原直叶片的输出功率和结构强度。优化算法采用遗传算法,以功率为约束条件,扭角分布为优化变量,优化目标为叶片根部应力最小。建立了叶片的气动模型和六自由度铁摩辛科悬臂梁结构模型,叶片的气动特性分析采用了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的数值算法,结构特性分析采用有限元法,优化算法采用遗传算法。最后在额定风速条件下,完成了2.0MW叶片的气动扭角的补偿设计优化。分析结果表明,STB叶片通过扭角补偿后,可满足功率输出的要求,并大幅降低叶片的轴向推力。  相似文献   
19.
    
含有主动材料的复合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适应结构中。主动纤维材料的应用为复合结构带来了新的特性也使其设计更为复杂。针对受压电纤维材料(MFC)驱动的主动材料复合板的变形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获得MFC驱动复合板扭曲变形与MFC纤维铺设及驱动模式的关系。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受电压作用主动纤维产生的应变与由此导致的复合板的内力、变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Ritz法,通过假设双向梁函数组合级数的位移场建立了该问题的求解方法,经推导得到了MFC驱动下位移场的求解方程,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为了评估MFC驱动复合板在不同条件下的驱动效果,针对复合板变形所具有的弯扭耦合特点,在定义复合板截面等效扭转角和等效弯曲角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复合板驱动扭曲变形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MFC的铺设角度以及电压驱动模式对复合板扭曲变形效率的影响。依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给出了对应不同约束条件的MFC驱动复合板主动纤维布置及驱动模式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理想的单模光纤中,HE_(11)~z模和HE_(11)~y模简并,传播常数相等,各自独立传播。光纤受外场扰动将使两模式失简并,相互产生耦合,使光波的偏振态发生变化。本文应用模耦合理论和弹光方程,建立单模光纤中偏振态与扭转扰动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 实验研究表明,利用单模光纤偏振态的调制特性,设计出一种新的光纤扭转角传感器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