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89篇
航空   1107篇
航天技术   186篇
综合类   149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冷挤压孔板残余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金龙  赵名泮 《航空学报》1991,12(10):511-513
 <正> 1.冷挤压孔板残余应力场 如图1所示,设理想弹塑性材料厚壁圆筒内半径为R_1,外半径为R_2,受内压P作用,卸载后,形成塑性半径ρ,此时,圆筒残余应力场为  相似文献   
32.
李松年 《推进技术》1992,13(4):83-84,56
通过储存五年多的乳液丁羧胶合成的推进剂与新生产的乳液丁羧胶用同一配方合成的推进剂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同时进行加速老化对比试验,结果是常温最大强度σ_m、最大强度时的延伸率ε_m、断裂延伸率ε_b和断裂功W_b的变化不同,并且在50℃加速老化的情况下,以同样规律随老化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33.
一个简易实用的疲劳损伤累积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廉 《航空学报》1991,12(6):287-290
1.法则的提出 利用材料的等幅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承受变幅荷载的实际构件的疲劳设计,必须借助疲劳损伤累积理论。4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一种较好的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表1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4.
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兆民 《推进技术》1989,10(4):50-55,83
本文论述了一种新的推进剂老化试验方法:即使用不同年分火药在一种高温下进行加速老化,定期进行发动机试验,用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参数和对火药理化性能要求作为失效判定标准,根据不同年分火药和失效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火药的使用寿命.文中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计算加速因子和火药使用寿命的方法,概括地介绍了有关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孔的挤胀销棒应力压印工艺,进行了压印之后孔周围的残余应力和压印前后孔的疲劳寿命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了挤胀销棒应力压印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董辉跃  柯映林  吴群  许德 《航空学报》2003,24(4):382-384
 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是引起工件变形的主要原因。为了揭示装夹方案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技术模拟了工件加工过程中不同的装夹方案,并分析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装夹位置对残余应力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而装夹顺序对残余应力的分布和幅值无较大影响。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种装夹方案中残余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得出结论:夹具分布较平均的装夹方案可获得比较均布的残余应力和较小的变形。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延长硅橡胶密度烧蚀材料体系施工期的研究,发现酸酐固化剂可以将环氧改性硅橡胶低密度烧蚀材料的施工期延长到24h以上,从而可能实现真空热压罐大面积灌注密度烧蚀材料的成型工艺。通过对固化材料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加入酸酐固化剂后并未改变硅橡胶和环氧树脂各自的反应,没有新的反应特征峰出现,说明环氧和硅橡胶之间无反应,只是物理共混,从材料拉伸断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证实硅橡胶和环氧树脂以海-岛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38.
针对发动机热端部件承受的典型载荷谱,发展了一种通用的寿命预测方程和损伤分析方法。这个方法是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断裂特征图及其最大应力修正的寿命方程基础上建立的。根据DD3单晶合金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断裂特征图及其最大应力修正的寿命方程,验证了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预测精度是符合要求的。  相似文献   
39.
基于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详细分析推导了纤维中的残余热正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解析公式,并与已有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纤维与基体脱粘的原因及热残余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纤维和界面层材料的弹性模量,界面层的厚度以及纤维的长径比等。通过分析得出:纤维中的压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都随着界面层的厚度及其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长径比的大小对纤维中的压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0.
聂宏  乔新  樊蔚勋 《航空学报》1991,12(1):80-82
 <正> 关于弯扭复合疲劳强度问题的研究,以往都是建立在名义应力法的基础上而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一种比名义应力法更好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解决中、低周疲劳寿命问题。因此,本文把局部应力应变法引入弯扭复合疲劳寿命计算中,建立一个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弯扭复合疲劳损伤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